五味九变兼六和释义


【五味】ǔwèi[thefiveflavor(sour,bitter,sweet,pungentandsalty)]泛指各种味道(五味即甜、酸、苦、辣、咸)

【九变】复杂多变。《汉书·武帝纪》:“《诗》云:‘九变復贯,知言之选。’”颜师古注引臣瓒曰:“九,数之多也。”《南齐书·高帝纪上》:“公忠诚慷慨,在险弥亮,深识九变,妙察五色。”章炳麟《訄书·商鞅》:“鞅之作法也,尽九变以笼五官,覈其宪度而为治本。”2.多次演奏。《周礼·春官·大司乐》:“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郑玄注:“变犹更也,乐成则更奏也。”唐鲍防《元日早朝行》:“九韶九变五声里,四方四友一身中。”《宋史·乐志九》:“乐谐九变,献举重觴。”参见“九成”。3.指用兵的多种机变。《孙子·九变》:“圯地无舍

【兼】1. 加倍,把两份并在一起:~旬(两个十天)。~程。~并。  2. 同时涉及或所具有的不只一方面:~而有之。~收并蓄。~顾。~职。~任。~课。

【六和】1.谓以滑、甘调制酸、苦、辛、咸四种滋味。《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郑玄注:“和之者,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皆有滑、甘,是谓六和。”孔颖达疏:“以四时有四味,皆有滑有甘,益之为六也,是为六和也。”按郑注系据《周礼·天官·食医》经文。后用以指多种美味。南朝梁沉约《需雅》之二:“五味九变兼六和,令芳甘旨庶且多。”2.佛教语。谓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宋黄庭坚《仰山简和尚真赞》:“不戒而六和恭敬,不禪而十方清浄。”

五味九变兼六和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