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争渺莽释义


【物象】1.外界事物。三国魏曹植《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晋王谧《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北歷覆釜堆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汉魏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清刘大櫆《<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叶圣陶《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争】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夺。竞~。~长论短。  2. 力求实现:~取。~气。~胜。  3. 方言,差,欠:总数还~多少?  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不。~知。~奈。

【渺莽】烟波辽阔无际貌。南朝宋鲍照《望水》诗:“河伯自矜大,海若沉渺莽。”五代张泌《河传》词:“渺莽云水,惆悵暮帆,去程迢递。”宋叶适《北村记》:“而来鸥去鸟,风帆浪楫,恣肆渺莽,不知其所穷。”清谭嗣同《仁学》二一:“引稽天之泽,苏渺莽之原。”2.模糊不清楚貌。宋王安石《梦黄吉甫》诗:“岁晚洲渚浄,水消烟渺莽。”宋苏轼《和陶归园田居》之二:“春江有佳句,我醉堕渺莽。”明袁宏道《登定州开元寺塔》诗之二:“我醉中山酒,兴衰渺莽间。”汉

物象争渺莽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