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两鬓雪山侵释义


【萧萧】◎萧萧xiāoxiāo(1)[whinnyandneigh]∶形容马嘶鸣声马鸣萧萧萧萧班马鸣。——唐·李白《送友人》车辚辚,马萧萧。——唐·杜甫《兵车行》(2)[sough;whistle]∶风声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风萧萧(3)[desolate]∶冷落凄清的样子(4)[thin]∶[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漢

【两】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鬓雪】亦作“髩雪”。形容鬓发斑白如雪。唐白居易《别行简》诗:“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鬢雪。”宋李昴英《贺新郎》词:“老行要寻松竹伴,雅爱山翁鬢雪。”清方文《曹子顾秘书见访感旧》诗:“别来万事沧桑改,老去重逢髩雪盈。”清李邺嗣《泊定海夜哭》诗之四:“江烽催鬢雪,野爨燎衣霜。”

【山】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4. 姓。

【侵】1. (敌人)进入境内,(外来的或有害的事物)进入内部:~害。~吞。~略。~染。~蚀。  2. 渐近:~晨。~晓。~早(破晓,天刚亮)。  3. 古代称荒年:五谷不生,谓之大~。

萧萧两鬓雪山侵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