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正不两立释义


【邪正】1.邪恶与正直。《汉书·刘向传》:“今贤不肖浑殽,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宋苏轼《学士院试<春秋>定天下之邪正论》:“为《穀梁》者曰: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莫善於《春秋》。”清卢文弨《注<颜氏家训>序》:“又引之使略涉载籍之津涯,明古今之治乱,识流品之邪正。”2.星体偏离正常运行轨道为邪,不偏为正。《汉书·天文志》:“其伏见蚤晚,邪正存亡……此皆阴阳之精,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者也。”颜师古注引孟康曰:“伏见蚤晚,谓五星也。日月五星下道为邪。存谓列宿不亏也。亡谓恒星不见。”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两】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立】1. 站,引申为竖起来:~正。~柜。~足(a.站得往脚;b.处于某种立场)。~场。屹~。顶天~地。  2. 做出,定出:建~。设~。树~。~意。~此存照。  3. 存在,生存:自~。独~。势不两~。  4. 马上,即刻:~时。~刻。~等。  5. 姓。

邪正不两立的用户点评


风中旅行

2024-07-24 19:19:53

在这种规范和禁制约束下,人们在行为上要讲究正义,非正义的事绝不为伍,也紧盯邪恶,以防被其牵连。 成语“邪正不两立”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形势严峻的生产、生活、学习等方面,鼓励人们勇于面对困境,决定发展的策略。

SweetSmile

2024-07-22 11:38:47

“邪正不两立”这句诗自出现以来,就在文化、哲学界广为传颂。这句诗短小精悍,含义深刻,既有独立的意义,又点晓人类社会的道德法则。以下是我对这句诗的五段点评。 这句诗的韵律非常优美,运用了“不”、“两”、“立”三个韵脚。巧妙运用双音节字和单韵母字,使音节比较整齐明了,读来顺口。

WhisperingWinds

2024-07-21 11:25:51

如果你认为邪正都是坏的,那就太限制自己了,墙角里的人生太单调了吧

难得那样

2024-07-19 04:53:07

这种序列的道德观是建立在普世的愿望的基础上的,具有深刻的人类情感和伦理思考的意义。

平淡岁月

2024-07-19 00:29:05

人们也可以借鉴“邪正不两立”的精神,认真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物。 最后,“邪正不两立”也成为社会道德的重要标准。在社会运用中,无论是乱象的修改,还是政权的更新,都是伴随着努力恢复社会正直,拒绝邪恶,坚守道德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