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二子之自奋兮释义


【幸】1. 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运。侥~。~存。~免。~未成灾。  2. 福气:~福。荣~。  3. 高兴:庆~。欣~。~甚。  4. 希望:~勿推却。~来告语之。  5. 宠爱:宠~。得~。  6. 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巡~。  7. 姓。

【二】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2. 双,比:独一无~。  3. 两样,别的:~话。不~价。

【子】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3. 动物的卵:鱼~。蚕~。  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  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自奋】奋发而欲有所为;自勉。《汉书·常惠传》:“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栘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餘年。”宋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二表》:“若朝廷不待有功,例皆进秩,则诸将骄堕,谁復自奋。”明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三·宗室应试之始》:“自此朱邸诸侯,始以清流自奋矣。”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士生圣朝,牢落不偶者宜自奋已。”2.自以为是,妄自尊大。《列子·说符》:“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3.各自奋勇。宋叶适《上西府书》:“夫以江淮之弱而兼西

【兮】◎ 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幸二子之自奋兮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