鬖髿振裳衣释义


【鬖髿】下垂貌。唐韩愈《辛卯年雪》诗:“白帝盛羽衞,鬖髿振裳衣。”王伯大音释:“鬖髿,髮垂貌。”清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程江雏女》:“程江蛋船中,有雏女年纔十一岁,髦髮鬖髿垂肩际若松麈。”2.比喻草木枝叶下垂貌。清宋照《雾淞》诗:“风寒雾下成银沙,徧糝林木垂鬖髿。”3.毛发散乱貌。宋陆游《初到荣州》诗:“一杯径醉幘自堕,灯下髮影看鬖髿。”《剪灯新话·联芳楼记》:“罗袜生尘魂荡样,瑶釵坠枕鬢鬖髿。”清唐孙华《英孙》诗:“独嗟牢落少詒谋,两髩鬖髿髮垂蒜。”4.比喻草木枝叶散乱貌。《文选·郭璞<江赋>》:“紫菜荧曄

【振】1. 搬动,挥动:~动。~荡。~幅。~臂。~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2. 奋起,兴起:~奋。~作。~兴(xīng )。~~有辞。  3. 古同“赈”,救济。  4. 古同“震”,威震。

【裳衣】衣。亦泛指衣服。《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晞,颠倒裳衣。”《礼记·中庸》:“春秋脩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郑玄注:“裳衣,先祖之遗衣服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外道服饰,纷杂异製……裳衣无定,赤白不恒。”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考证·字义》:“韩退之诗多倒用成字,盖本诸《三百篇》,孙季昭《示儿编》所拈,如中林、中谷、中河、中路、中田、家室、裳衣。”典

鬖髿振裳衣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