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经过惧悔尤释义


【野】1. 郊外,村外:~外。~景。~游。~趣。~餐。~战。四~。郊~。  2. 界限,范围:分~。视~。  3. 指不当政的地位,与“朝(cháo )”相对:朝~。下~。在~。~史。  4. 不讲情理,没有礼貌:~蛮。粗~。  5. 巨大而非分的欲望:~心。  6. 不受约束:心玩儿~了。  7. 不是人工驯养或栽培的(动物或植物):~生。~兽。~味。~花。~菜。

【寺】1. 古代官署名:太常~(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鸿胪~(略同于现代的礼宾司)。  2.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观(guàn )。  3. 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清真~。

【经过】◎经过jīngguò(1)[through]∶通过到现在大约经过六、七人之手(2)[course]∶经历的过程事情的全部经过(3)[pass]∶从某处过这汽车经过北海公园吗?

【惧】◎ 害怕:恐~。~怕。~惮。~怯。~色。临危不~。

【悔尤】犹怨恨。语本《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唐元稹《诲侄等书》:“吾又以吾兄所职易涉悔尤,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宋王安石《送张拱微出都》诗:“一来裹青衫,触事自悔尤。”清黄遵宪《赤穗四十七义士歌》:“最后决意报讎同力勠,洒血书誓无悔尤。”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近常从事于翻译,间有短评,涉及时事,而信口雌黄,颇招悔尤。”

野寺经过惧悔尤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