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吊湘累作端午释义


【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吊】1. 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丧。~孝。~唁。凭~。  2. 慰问遭遇不幸的人:形影相~。  3. 悬挂:上~(自缢)。~灯。  4. 把毛皮缀在衣面上:~皮袄。  5. 提取,收回:~销执照。  6. 中国旧时钱币单位,一吊为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

【湘累】。1.指屈原。元张鸣善《脱布衫过小梁州》曲:“悼后世追前辈,对五月五日,歌楚些弔湘纍。”清孔尚任《桃花扇·沉江》:“那滚滚雪浪拍天,流不尽湘纍怨。”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屈原是赴湘水支流而溺死的,古人称之为湘累。”2.借指因罪被贬黜的人。宋苏轼《次韵张舜民自御史出倅虢州留别》:“玉堂给札气如云,初起湘纍后佩银。”王十朋集注:“舜民字芸叟,元丰辛酉为环庆帅属,明年责监郴州酒税。郴属湖湘,故以湘纍称之也。”

【作】1. 起,兴起,现在起:振~。枪声大~。  2. 从事,做工:工~。~息。~业。  3. 举行,进行:~别(分别)。~乱。~案。~战。~报告。  4.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恶(è)。~弊。~梗。~祟。~态。~色。~为。~难。~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5. 当成,充当:~罢。~保。~伐(做媒人)。~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  6. 创造:创~。写~。~曲。~者。  7. 文艺方面的成品:~品。不朽之~。  8. 同“做”。  9.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

【端午】1.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汩罗江的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初学记》卷四引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五花丝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栋叶五色丝,皆汨罗遗风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清赵翼《陔馀丛考·端午》:“古时端午亦用五月内第一午日,《后汉书·郎顗传》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又《论衡

一吊湘累作端午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