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百钱曾不疑释义


【一幅】表数量。用于布帛、纸张、图画等。《后汉书·符融传》“幅巾奋褒”唐李贤注:“幅巾者,以一幅之也。”《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贵者綾锦裙襦,上施锦一幅。”宋王安石《陶缜菜示德逢》诗:“陶生画此共言好,一幅往往黄金百。”《朱子语类》卷一○六:“只以一幅纸,截作三片。”顾笑言《你在想什么》十二:“在最近一期的黑板报中,针对矿山机关一些同志说得多,做得少的问题,刊出了一幅漫画。”2.表数量。用于景物。犹一片。宋陆游《乍晴风日已和泛舟至扶桑埭》诗:“接罗一幅烟雾薄,舴艋八尺鳧鷖轻。”元揭傒斯《楚山秋晚》诗:“一

【百】1.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步穿杨。~儿八十。~分比。  2. 喻很多:~草。~货。~姓(人民)。~般。~炼成钢。~无聊赖。~废俱兴(xīng )。

【钱】1. 货币:铜~。金~。银~。~票。~币。~财。~庄。~粮。  2. 费用:车~。买书的~。  3. 财物:有~有势。  4. 圆形像钱的东西:榆~。荷~。  5.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两的十分之一。  6. 姓。

【曾】1. 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父。~孙。  2. 古同“增”,增加。  3. 竟,简直,还(hái ):“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4. 姓。 | 1. 尝,表示从前经历过:~经。未~。何~。~几何时。  2. 古同“层”,重(chǒng )。 典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疑】1. 不信,猜度(duó):~惑。~问。~心。~团。~虑。~窦。~点。~端。猜~。怀~。半信半~。  2. 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案。~难。~义。存~。 | 1. 安定,止息。  2. 古同“拟”,比拟。

一幅百钱曾不疑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