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腊何啻见三白释义


【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腊】1.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2. 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肉。~鱼。~味。  3. 姓。 | 1. 干肉:“噬~肉,遇毒。”  2. 晾干:“燃得而~之以为饵。”  3. 皮肤皴皱。

【何啻】亦作“何翅”。犹何止,岂只。唐李山甫《古石砚》诗:“波浪因文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宋叶适《<黄子耕文集>序》:“不若刻二书巾山之上,使读之者识趣增长,后生及知古人源流,教思无穷,视今惠利何翅千百!”清魏源《圣武记》卷七:“其氛焰所及,视乾隆时,何啻十倍!”漢

【见】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典

【三白】1.三度下雪。《全唐诗》卷八八载《占年》:“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宋苏轼《次韵陈四雪中赏梅》:“高歌对三白,迟暮慰安仁。”金元好问《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河南冬来已三白,土膏坟起如蜂房。”明唐寅《拟瑞雪降群臣贺表》:“祥徵三白,允昭圣德之符。”2.指盐、萝卜、饭。三者皆白色,故谓。《续谈助》卷五引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萝卜,贫寠之家,与盐、饭皆行,号为三白。”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六:“东坡尝与刘贡父言:‘某与舍弟习制科时,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復信世间有八珍也。’贡父问三白。答曰:‘一撮盐,一楪

一腊何啻见三白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