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阳秋草今黄尽释义


【颍】1. 〔~河〕水名,源于中国河南省,流经安徽省入淮河。  2. (潁) 方言集汇

【阳秋】1.指孔子所著《春秋》。晋时因避晋简文帝郑后阿春讳,改春为“阳”。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虽乏润色之功,夙慕《阳秋》之旨。”清钱谦益《与吉水李文孙书》:“循览行状,文直事覈,大阐定哀之微词,一洗《阳秋》之典笔。”2.史书的通称。宋梅尧臣《依韵和钱深推官见寄》:“无才不敢学《阳秋》,嗜酒时能问大酋。”清孙枝蔚《广化寺谒忠烈祠步吴梅村韵》之三:“何人直笔擅《阳秋》,可惜清流葬浊流。”3.谓褒贬。《晋书·褚裒传》:“譙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清蒲松龄《聊斋志

【草】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  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  3.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  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

【今】◎ 现在:~天。~生。~世。~番(这次)。古为~用。~是昨非。

【黄】1.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色。~昏。牛~。~澄澄。信口雌~。  2. 特指中国黄河:~灾。治~。~泛区。  3.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老(黄帝和老子)。炎~子孙。  4.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了。  5. 姓。 典

【尽】1. 完毕:用~。说不~。取之不~。  2. 达到极端:~头。山穷水~。~情。自~(自杀)。  3.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心。~力。~瘁。~职。~忠。~责。人~其才。物~其用。  4. 都,全:~然。~是白的。~收眼底。~释前嫌。 | 1. 极,最:~底下。  2.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量(liàng )。~管。

颍阳秋草今黄尽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