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余亦拟依支遁释义


【伊余】自指,我。三国魏曹植《责躬诗》:“伊余小子,恃宠骄盈。”五代贯休《古离别》诗:“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明刘基《北上感怀》诗:“伊余朽钝材,嬾拙更无比。”

【亦】1. 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无不可。~步~趋。  2. 又:“先君何罪?其嗣~何罪?”  3. 不过,只是:“王~不好土也,何患无士?”  4. 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说乎?”  5. 姓。

【拟】1. 打算:~去信联系。~议。  2. 初步设计编制或起草:~定(a.起草制定;b.揣测断定)。~订。草~。  3. 仿照:~古之作。~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

【依】1. 靠,仗赖:~靠。~傍(a.依靠;b.摹仿,多指艺术、学问)。~恋。~偎。~存。~附。归~。  2. 按照:~照。~旧。~据。~次。  3. 顺从,答应:~从。~顺。~允。  4. 亲密的样子:“有~其士”。

【支】1. 撑持,伸出,竖起:~撑。~援。体力不~。  2. 受得住:乐不可~。  3. 领款或付款:~付。  4. 调度,指使:~使。~应。~着儿。  5.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总~。~流。~离。  6. 〔地~〕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 量词:一~笔。

【遁】1. 逃避,躲闪:~去。~辞。~世。~北。  2. 隐,消失:~迹。~隐。

伊余亦拟依支遁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