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琵琶旋制声释义


【月下】月光之下。南朝梁武帝《七夕》诗:“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前蜀韦庄《捣练篇》:“临风縹緲叠秋雪,月下丁冬擣寒玉。”宋文同《莲赋》:“张翠帷於月下兮,列綵仗於烟际。”元刘因《采石图》诗:“平生曾有金陵梦,似记扁舟月下归。”清阮大鋮《燕子笺·双逅》:“闪得我月下星前,独自孤单。”2.指月下老人。明陈汝元《金莲记·媒合》:“月下传言,多蒙作伐,堂前醮酒,权作主婚。”参见“月下老人”。

【琵琶】ípa[pi-pa,apluckedstringinstrumentwithafrettedfingerboard]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旋】1. 转动:~绕。~转。~舞。~梯。~律。盘~。天~地转。  2. 回,归:凯~。  3. 不久:~踵(喻极短的时间,如“~~即逝”)。~即。  4. 表示与各方来往或来往于各方之间:周~。斡~。  5. 古同“漩”,漩涡。  6. 姓。 | 1. 打转的:~风。  2. 临时(做):~吃~做。  3. 用车床或刀子转着圈地削:用车床~零件。把瓜皮~下去。 典

【制】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  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  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  4.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  5.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  6.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7.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

【声】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月下琵琶旋制声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