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水声中寒濯笔释义


【玉水】1.产玉的水。《文选·颜延之<赠王太常>诗》:“玉水记方流,琁源载圆折。”李善注:“《尸子》曰:‘凡水,其方折者有玉,其圆折者有珠也。’”唐李商隐《玉山》诗:“玉山高与閬风齐,玉水清流不贮泥。”王国维《游仙丁己》诗:“如盖青天倚杵低,方流玉水旋成泥。”唐白居易《寄崔少监》诗:“弹为古宫调,玉水寒泠泠。”宋杨万里《戏咏陈氏女剪綵花二绝句·拒霜》:“染露金风里,宜霜玉水滨。”金元好问《玉泉》诗之二:“玉水泓澄古殿隅,又新名第不关渠。”2.水的美称。3.水名。在山东历城南,源于泰山朗公谷,流经玉符山,名玉水。参

【声】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中】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  5. 特指“中国”:~式。~文。  6. 适于,合于:~看。 | 1. 恰好合上:~选。~奖。~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毒。~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举。~状元。 典

【寒】1. 冷,与“暑”相对:~冬。~色。~衣。~冽。~带。~战。~噤。~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喧。~来暑往。唇亡齿~。  2. 害怕:~心。  3.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门。~伧。~舍。~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酸。~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濯】1. 洗:~足。  2. 〔~~〕形容山无草木,光秃秃的,如“~~童山”。  3. 祓除罪恶。 | ◎ 古通“棹”。

【笔】1.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钢~。铅~。~架。~胆。  2.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画。~顺。~形。~道。  3. 用笔写,写作的:~者。代~。~耕。~谈。~误。~译。~战。~名。  4.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体。~法。~力。文~。工~。曲~。伏~。  5. 像笔一样直:~直。~挺。~陡。  6. 量词,指钱款:一~钱。  7.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随~。

玉水声中寒濯笔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