砧杵捣寒月释义


【砧杵】“碪杵”。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南朝宋鲍令晖《题书后寄行人》诗:“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唐韦应物《登楼寄王卿》诗:“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宋苏轼《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诗之二:“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元商衟《新水令》套曲:“愁闻砧杵敲,倦听宾鸿叫。”清纳兰性德《浪淘沙》词:“野宿近荒城,碪杵无声。”汉

【捣】1. 砸,舂:~米。~蒜。~药。~毁。  2. 冲,攻打:直~敌巢。  3. 搅扰:~乱。~鬼。

【寒】1. 冷,与“暑”相对:~冬。~色。~衣。~冽。~带。~战。~噤。~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喧。~来暑往。唇亡齿~。  2. 害怕:~心。  3.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门。~伧。~舍。~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酸。~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月】1. 地球最大的天然卫星(亦称“月亮”、“月球”):~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蚀。  2. 计时单位:一~。~份。岁~不居(时光不停地流逝)。  3.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刊。~薪。  4.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饼。~琴。  5.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子。

砧杵捣寒月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