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校子衿佻达久释义


【郑】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2. 姓。 方言集汇

【校】1.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园。~长。  2.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  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尉(统带一校的军官)。 | 1. 比较:~场。  2. 查对、订正:~勘。~订。~对。 典

【子衿】《诗·郑风》篇名。《诗序》以为刺“学校废”,谓“乱世则学校不脩焉”。朱熹集传则说“此亦淫奔之诗。”晋葛洪《抱朴子·勖学》:“汲汲於进趋,悒闷於否滞者,岂能舍至易速达之通涂,而守甚难必穷之塞路乎!此川上所以无人,《子衿》之所为作,愍俗者所以痛心而长慨,忧道者所以含悲而頽思也。”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鸣鸟薎闻,《子衿》不作。”2.《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后因称学子、生员为“子衿”。明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二·北场口语之多》:“然向来被议者,

【佻达】放荡;轻浮。明刘元卿《贤奕编·闲钞下》:“今富贵家佻达子弟,乃有以紵丝綾缎为裤者,其暴殄过分,亦已甚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任秀》:“幸秀聪颖,释服,入鱼臺泮。而佻达善博,母教戒綦严,卒不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英》:“窃喜弟得佳妇,然恐其佻达招议。”《廿世纪女界文明灯弹词》:“本会男女会友,如有出言不敬,举止佻达,立时驱逐出会。”2.犹言挑逗,戏谑。明汤显祖《牡丹亭·幽媾》:“只许他伴人清暇,怎教人佻达?”《明史·张昭传》:“生徒亦往往玩愒岁月,佻达城闕,待次循资,滥升太学。”清黄遵宪《罢美国留学

【久】1. 时间长:~远。~经。~已。~违(客套话,好久没见)。~仰(初次见面客套话,仰慕已久)。~别重逢。~而~之。  2. 时间的长短:住多~?三年之~。

郑校子衿佻达久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