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评皮里韫阳秋释义


【甄】1. 审查,鉴别:~审。~别。~选。~录(选择录用)。~品(鉴别品评)。~拔(甄别人材而荐举使用)。  2. 制造陶器的转轮;制造陶器:~陶(引申为对人的陶冶和造就)。  3. 姓。

【评】1. 议论,评论:~议。~语。~改。~点。~估。~审。~述。短~。  2. 判出高下:~比。~定。~理。~判。

【皮】1.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毛。  2.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  3.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书~。  4. 表面:地~。  5. 薄片状的东西:豆腐~。  6. 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了。  7. 不老实,淘气:顽~。  8. 指橡胶:胶~。~球。  9. 姓。

【里】1.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  2.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  3.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  4. 衣物的内层:被~。  5.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  6. 姓。

【韫】◎ 收藏,蕴藏,包含:~椟。~蠢(愚蠢)。石~玉而山辉。 | 1. 赤黄色;赤色。  2. 弓袋;韣(dú)也。 方言集汇

【阳秋】1.指孔子所著《春秋》。晋时因避晋简文帝郑后阿春讳,改春为“阳”。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虽乏润色之功,夙慕《阳秋》之旨。”清钱谦益《与吉水李文孙书》:“循览行状,文直事覈,大阐定哀之微词,一洗《阳秋》之典笔。”2.史书的通称。宋梅尧臣《依韵和钱深推官见寄》:“无才不敢学《阳秋》,嗜酒时能问大酋。”清孙枝蔚《广化寺谒忠烈祠步吴梅村韵》之三:“何人直笔擅《阳秋》,可惜清流葬浊流。”3.谓褒贬。《晋书·褚裒传》:“譙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清蒲松龄《聊斋志

甄评皮里韫阳秋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