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见之俄朵颐释义


【吴子】1.对战国卫人吴起的敬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吴子曰:‘待公而食。’”《南史·陈伯之传》:“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2.南北朝时北人对南人的蔑称。《南史·檀道济传》:“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復惮。’”参见“傖父”。

【见】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典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俄】◎ 短时间:~尔。~然。~顷。

【朵颐】“朶颐”。1.鼓腮嚼食。《易·颐》:“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唐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朵颐进芰实,擢手持蟹螯。”理由《高山与平原》:“娇嫩盘中珍,聊供朵颐快。”2.指突鼓的腮颊。唐贾岛《颂德上贾常侍》诗:“自顾此身无所立,恭谈祖德朶颐开。”宋黄庭坚《和曹子方杂言》:“朵颐论诗蝟毛张,龟藏六甲中有光。”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恍惚见一人注视壶碊,状若朶颐,心知鬼物,亦不恐怖。”3.喻向往,羡馋。唐陈子昂《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於是观宝龟之象,心灭朵颐;探金虎之爻,

吴子见之俄朵颐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