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调十二首之五屈指幽期惟恐误释义


【商调】◎商调shāngdiào[consulttotransfer]通过协商把人员或物资从一单位或地区调往另一单位或地区漢

【十二】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裴骃集解引苏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贾公彦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颜师古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南朝齐王融《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典

【首】1. 头,脑袋:~饰。~级。~肯(点头表示同意)。  2. 领导的人,带头的:~领。元~。~脑。~相(xiàng)。  3. 第一,最高:~都(dū)。~府。  4. 最先,最早:~次。~届。~创。~日封。~义(首先起义)。  5. 出头告发:自~。出~。  6. 量词,指诗和歌:一~诗。  7. 姓。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五】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屈】1. 使弯曲,与“伸”相对:~曲(qū)。~折。~膝。~伸(弯曲和伸直,引申为失意和得意)。首~一指。卑躬~膝。  2. 低头,降服:~服。~从。威武不~。  3. 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委~。~辱。~才。~就(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驾。~己待人。  4. 理亏:~心(亏心,昧心)。理~词穷。  5. 姓。 典

【指】1.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手~。巨~(大拇指)。~甲。~纹。~印。屈~可数。  2.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下了三~雨。  3.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着。~画。~南针。~手画脚。  4. 点明,告知:~导。~引。~正。~责。~控(指名控告)。~摘。~挥。~日可待。  5. 直立,竖起:令人发(fà)~(形容极为愤怒)。  6. 意向针对:~标。~定。  7. 古同“旨”,意义,目的。

【幽期】之期约。《文选·谢灵运<富春渚>诗》:“平生协幽期,沦躓困微弱。”吕延济注:“往时已有幽隐之期,但以沉顿,困於微弱,常不能就。”南朝梁沉约《答沉麟士书》:“冀幽期可託,克全素履。”2.隐秘或幽雅的约会。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石(黄石公)幽期而知贤,张(张良)揣景而示信。”唐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一:“洞门尽徐步,深院果幽期。”明高启《漫成》诗之二:“已分栖迟不自疑,江边林下儘幽期。”3.指男女间的幽会。唐卢纶《七夕》诗:“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

【惟恐】éikǒng[forfearthat;lest]只怕;就怕他飞快地跑,惟恐错过班车

【误】1. 错,不正确:错~。失~。笔~。~差(chā)。  2. 耽搁:耽~。  3. 因自己做错而使受损害:~国。~人子弟。  4. 不是故意而有害于人:~伤。

//商调十二首之五屈指幽期惟恐误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