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淳之言调畅释义


【伯】1. 兄弟排行次序:~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2. 父亲的哥哥:~~。~父。~母。  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世~。  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爵。  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  6. 姓。 | ◎ 〔大~子〕丈夫的大哥。 | ◎ 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 典

【淳】1. 朴实:~朴。~厚。~古。~风(质朴敦厚的风气)。  2. 成对。  3. 古同“醇”,酒味厚、纯。 | ◎ 浇灌:“~而渍之”。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言】1. 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2. 说的话:~论。~辞(亦作“言词”)。语~。~语。~简意赅。  3. 汉语的字:五~诗。七~绝句。洋洋万~。  4. 语助词,无义:~归于好。“~告师氏,~告~归”。  5. 姓。

【调畅】流畅;使和谐流畅。汉应劭《风俗通·正失·乐正后夔一足》:“俗説:夔一足而用精专,故能调畅於音乐。”《南史·何敬容传》:“敬容接对宾朋,言词若訥,酬答二宫,则音韵调畅。”元阎复《谢解启》:“拘之以声律之调畅,检之以对偶之重轻。”2.使调和舒畅;调理使畅通。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是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捨,勿使壅滞。”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或持稿咿唔、或仰空呼吸,以调畅其喉舌;或据案握管,或缓步搆思,以运动其手足。”3.豁达开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伯淳之言调畅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