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和陶读《山海经》

和陶读《山海经》

和陶读《山海经》评点


《和陶读《山海经》》是苏轼的一首咏史诗,他以古拙优雅的文风,描绘了自己和陶渊明以及古代文人共同研读《山海经》的情景。诗中透露出真挚的友情以及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向往。诗人开始以“东坡”自称,宛如信畸之人,但又以“涉世真散材”自谦。他述说着与陶渊明相约一同前往仇池,探寻回归的彼岸。仇池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恍如迷宫,却是诗人们寻求心灵栖息之地。诗人将自己与陶渊明比作来自不同时代、迥然不同的文人,却因同样对古代文化的追求而汇聚在一起。接下来,诗人揭示了山海经中的奇异世界,以践蛇和茹蛊为例,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践蛇是指论语中的“践德”,意味着行善积德;茹蛊则是指对迷信的警示。诗人通过这两个形象,展现了古人对人性的探讨,以及自己对道德和迷信的深思。最后,诗人提及与葛与陶手牵手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归乡的向往。这里的“葛”指葛洪,他是一位古代文人,也是陶渊明的朋友,而“陶”指的自然是陶渊明。这里的归与复归,是诗人对人生归宿的思考,借以抒发自己对故土的眷恋与渴望。整首诗以极富古韵的文言文撰写,字里行间浸润着古拙的气息。诗人借助“之乎者也兮”等古诗常用的语气助词,更增添了一种古雅之感。透过苏轼的笔触,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古代书斋,与陶渊明一起阅读充满神秘与智慧的《山海经》。这首诗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文化品味和眼光,他深受古代文人的影响,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通过《山海经》这一古代文献,他不仅追溯了文化的渊源,也启发了对人性和归宿的思考。同时,他对友情和乡情的表达,更使整首诗充满了真挚之情。

苏轼的其它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