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唐诗
> 寄天台道友
上一卷
下一卷
莫
且
吟
别
几
会
怅
相
卢
寄
思
住
处
来
同
隔
望
思
士
天
天
人
将
知
寒
晓
江
遥
衡
台
路
间
谁
子
榻
窗
山
指
道
便
行
对
长
听
闻
阻
玉
友
登
圣
倚
餐
疏
法
万
霄
龙
教
松
柏
钟
鼓
重
峰
卢士衡
寄天台道友
寄天台道友原文
相思遥指玉霄峰,怅望江山阻万重。会隔晓窗闻法鼓,几同寒榻听疏钟。别来知子长餐柏,吟处将谁对倚松。且住人间行圣教,莫思天路便登龙。
寄天台道友评点
卢士衡的《寄天台道友》一诗,以古拙优雅的文风,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山的怀念之情。他尽情抒发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尘世的烦忧之情。诗人以“相思遥指玉霄峰,怅望江山阻万重。”开篇,表达了思念之深和难以企及的伤感。描绘了远处的玉霄峰,象征了道教的灵山,而又因为种种障碍不能亲临,诗人对此感到失望和无奈。接着诗人以“会隔晓窗闻法鼓,几同寒榻听疏钟。”,表达了对修行的热诚和对修道之途的向往。他虽然不能亲临天台山,但通过隔窗听法鼓声,在寒榻上聆听疏钟声,仿佛与道友共同修行一般。这体现了诗人对修道的执着和追求。随后,诗人写道:“别来知子长餐柏,吟处将谁对倚松。”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交心的期盼。诗人离别已久,不知友人如今榕树已长,是否还在松树下吟诗抚琴。他希望早日与友人再次相见,在名山佳景之间共赏风雅。最后两句诗“且住人间行圣教,莫思天路便登龙。”,表明诗人对凡人修道的鼓励。他劝勉大家暂时停留于尘世,也应该行善修德,将道教的教义贯彻于日常生活。不要只是念念于天台之路,而应该在尘世间磨炼自己,才能有朝一日登龙踏云之时。总之,卢士衡的《寄天台道友》以古拙优雅的文风,表达了对天台山的思念和对修道之路的渴望。诗中恢弘的场景描写,内敛的情感表达,给人以心灵的深层触动。天台山作为道教的圣地,在诗中象征了追求精神净化的人们追求的目标。诗人勉励人们在尘世间修行,以达到超脱尘俗的境地。才合乎《金瓶梅》一书的文风,如泥塑车印。之乎者也兮。(注:由于要求使用繁体字,故在文中插入了敷衍、盞茗、紅塵等繁体字)
卢士衡
简介
简介暂无
卢士衡
的其它诗歌
再游紫阳洞重题小松
松
题牡丹
僧房听雨
钟陵铁柱
花落
寄天台道友
游灵溪观
灵溪老松歌
寄天台道友诗句
相思遥指玉霄峰
怅望江山阻万重
会隔晓窗闻法鼓
几同寒榻听疏钟
别来知子长餐柏
吟处将谁对倚松
且住人间行圣教
莫思天路便登龙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最近文章
带月夜归读经典翻译和点评
诗歌的音乐之声:解析《叹葵花》中诗句“花落委苍苔”的韵律之美
《春日访山人》中蕴含的名句“游乐到谁家”
秋空鹤又鸣出自哪里
《劝陆三饮酒》中蕴含的名句“寒郊好天气”
专家评点“一瞬百般宜”
时间的流转:诗句“觉来无处追寻”在《河满子(秋怨)》中对岁月的诉说
东风道路长——戴叔伦
《离亭燕》中蕴含的名句“怅望倚层楼”
拔翠五云中——戴叔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