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绝口已噤释义


【闷绝】。《左传·定公四年》:“由于徐苏而从”晋杜预注:“以背受戈,故当时闷絶。”《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密为流矢所中,堕马闷絶。”宋洪迈《夷坚支志甲·董小七》:“尝独宿其中,天气盛寒,董糊窒鏬隙,置煴火,饮村醪一杯而就寝。热甚,气不宣洩,遂闷絶,傍无知者。”清毛祥麟《对山馀墨·某公子》:“公子既闷絶,遂不省以后事。”典

【口】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  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  3.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  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  5. 破裂的地方:~子。 典

【已】1. 止,罢了:学不可以~。死而后~。  2. 表示过去:~经。事~至此。~往。业~。  3. 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忽不见。  4. 太,过:不为~甚。  5. 古同“以”。

【噤】1. 闭口不说话:~口。~声。~若寒蝉。  2. 因寒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战。寒~。

闷绝口已噤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