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从心心是正释义


【万法】语。梵语dharma,意译“法”,指事物及其现象,也指理性、佛法等。“万法”指一切事物。南朝宋朱昭之《难顾道士<夷夏论>》:“《金刚般若》,文不踰千,四句所弘,道周万法。”宋苏轼《东林第一代广慧禅师真赞》:“而况於出三界,了万法,不生不老,不病不死,应物而无情者乎。”明汪廷讷《狮吼记·摄对》:“有则万法俱来,无时一丝不挂,贫僧佛印是也。”典

【从心】1.顺从意愿。唐顾况《大茅岭东新居忆亡子从真》诗:“真静一时变,坐起唯从心。”2.见“从心所欲”。3.由衷;发自内心。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三幕:“始终忧郁和苦闷着的他,此时方从心的发出了爽朗的笑声。”应修人《欢愉引》:“有些人会刚象我所要地帮助我,也会从心地、不禁地顾我而美笑。”任心。《列子·杨朱》:“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故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杨伯峻集释引殷敬顺释文云:“从音纵,下同。”

【心】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  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  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是正】订正;校正。《后汉书·安帝纪》:“詔謁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三国吴韦昭《<国语解>叙》:“及刘光禄於汉成世始更考校,是正疑谬。”宋曾巩《<金石录>跋尾·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永叔於学博矣,其於是正文字尤审。”清魏源《孟子年表考二》:“后人不知是正,反改《孟子》以就之,故曰舍经徇史也。”

万法从心心是正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