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趋河洛释义


【万国】各国。《易·乾》:“首出庶物,万国咸寧。”《史记·东越列传》:“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愬?又何以子万国乎?”唐杜甫《垂老别》诗:“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明李梦阳《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日月重悬万国朝,雷雨赦过羣方悦。”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一人之詔旨立宪,宪其所宪,非大地万国所谓宪也。”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国际资本家万矢一的地倾向着我们这个还在资本制度以前的中国,把我们中国已经作为了万国的商场,彼此在这儿互相争逐了。”

【趋】1. 快走:~走。~进。~前。~奉。~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  2. 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向。~势。大势所~。  3. 鹅或蛇伸头咬人。  4. 追求,追逐:~时(追求时髦)。~利。~光性。 | ◎ 古同“促”,催促;急速。

【河洛】亦作“河雒”。1.黄河与洛水的并称。《史记·郑世家》:“和集周民,周民皆説,河雒之閒,人便思之。”汉班昭《东征赋》:“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明方孝孺《御赐训辞记》:“虽河洛之所出,龙龟之所负,何以过于此哉?”2.指黄河与洛水两水之间的地区。南朝梁江淹《北伐诏》:“驍雄竞奋,火烈风扫,剋定中原,肃清河洛。”《南史·宋纪上·武帝》:“时帝将镇下邳,进兵河洛,及徵使至,即日班师。”王闿运《皇中宪大夫侯官陈君墓志铭》:“谁谓弗彰?河洛是仪。”3.指洛阳。《文选·班固<西都赋>》:“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

万国趋河洛的用户点评


夜空中最亮的星

2024-04-24 01:03:34

“万国”与“趋河洛”相映成趣,形成了对比,凸显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寓意着不同国家的人们都向往着同一个美好的目标。

像风一样

2024-04-22 21:18:23

此诗作于唐代,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言“万国”者,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彰显了世界的广袤辽阔;言“趋河洛”者,描述了人们怀着好奇心和向往之情走向河洛之地,显示了人类对未知的探求和向往。

忆当年

2024-04-21 11:23:54

此句诗行用豪放之词,表现出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听风吟

2024-04-21 09:55:58

整首诗句点明了古人对文明的探求,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精神追求。

心灵自由

2024-04-18 14:14:46

诗中“万国”、“趋河洛”二句之间的距离,不仅展示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渴望和探索,更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