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彦谦

湘妃庙

湘妃庙评点


《湘妃庙》乃唐代文学家唐彦谦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个荒废的庙宇和残破的景象,透露着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全诗虽字数不多,却犹如史画一般,引人沉思。首联“刘表荒碑断水滨,庙前幽草闭残春。”将刘表荒废的碑石和庙前草木蹙迫的景象描绘得入木三分。荒凉的景象与残疾的春天形成强烈的对比,凸显了庙宇的荒芜与自然界春天的鬼斧神工之间的反差。同时,庙宇的蓐收也寓意着国家的颓废与衰败。接着,“已将愁泪留斑竹,又感悲风入白蘋。”这两句以悲泪、悲风为媒,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忧愁与悲伤。竹子受到了愁泪的浸润,白蘋却受到了悲风的侵袭,形容了作者心灵的苦楚与忧伤,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凄凉而动人。再看下片,“八族未来之北拱,四凶犹在莫南巡。”作者担心朝廷的命运,表达了对国家八族后裔的未来的忧虑,以及心系国家,反对四凶独揽权柄的愿望。北拱指的是朝廷的宰相,南巡则象征着宰相独断专行。通过这两句,唐彦谦呼吁朝廷官员要团结一致,合力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最后,“九峰相似堪疑处,望见苍梧不见人。”描绘了湘妃庙上方连绵的九座山峰环绕,景象宛如一幅山水画般美丽。然而,诗人眼中的景象却是荒凉而寂静,苍梧之上空无一人。这表达了作者对庙宇废弃,山间寂寥的忧心,也折射出唐代社会纷乱动荡的局面。此句以意象之美,令人回味之余,不禁为历史悲剧而黯然神伤。《湘妃庙》以其凄凉深沉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庙宇荒凉,神州衰败的形象。唐彦谦以笔为砚,书写出内心的忧郁,以文讲史,以诗写史,通过古拙的文风以及优雅的笔墨,将遥远的历史与人们的心弦紧紧相连。这短短的数百字的诗篇,却触及了人心最柔软,最温润的一部分,通过诗意的叙述,引发了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回忆。之乎者也兮,唐彦谦以《湘妃庙》之诗,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历史糜烂、国家衰败的画卷。通过凄凉的景象,痛切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混乱,同时也警示后人要勿忘历史,时刻保持对国家命运的警醒之情。唐彦谦以独特的文风和伤感的笔墨,将历史烙印在读者的心间,激发了人们对古代历史的关注与追溯,使得这一篇诗作不仅仅只是优美的语言艺术,更是一幅让人深思的历史画卷。(字数:269)

唐彦谦的其它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