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唐诗
> 相和歌辞。从军行
上一卷
下一卷
处
几
松
帆
清
广
剑
边
厉
从
相
处
时
声
色
瀚
场
花
草
玄
军
和
是
逢
厌
已
怯
收
增
早
行
歌
通
范
避
归
龙
骥
泞
不
辞
津
蠡
秦
越
鳞
尾
尘
春
厉玄
相和歌辞。从军行
相和歌辞。从军行原文
边草早不春,剑花增泞尘。广场收骥尾,清瀚怯龙鳞。帆色已归越,松声厌避秦。几时逢范蠡,处处是通津。
相和歌辞。从军行评点
边草早不春,剑花增泞尘。广场收骥尾,清瀚怯龙鳞。帆色已归越,松声厌避秦。几时逢范蠡,处处是通津。厉玄之《相和歌辞·从军行》一诗,倾诉了壮士边关征战的艰辛与惋惜之情。士卒们面对边草早不春的寒凉景象,丝毫感受不到春天的气息,在艰苦的征程中傲然前行,令人心生敬佩之情。诗中以“剑花增泞尘”形容边界战事无休,战场之地血腥混杂,剑花伴随污泥而生,显现出战士在波涛汹涌的风云之中沉稳坚毅的气质。诗人借用广场收骥尾之景,寓意士兵们收效良好,马蹄飞舞,战果累累。又以“清瀚怯龙鳞”表露出壮士们前期推进的困难,清澈见底的河流实则害怕龙鱼浮现出来的影子,此处隐喻战功未彰的哀叹。帆色已归越,松声厌避秦,如诗人所言,征战之后,他们懔然回国,帆船扬帆返俊楚之地,和平时光让他们倦于悠长;或者另一种解释是,诗人怀念乡土之情,希望早日归来,享受家国的宁静。此句借用传统的帆色、松声来表达诗人眷思之情。然而,松声却厌避秦,泛指古代传统文化为方便的崇尚者厌弃秦人之俗世。诗末的“几时逢范蠡,处处是通津”之句,向往了古时贤者范蠡之智慧,对于想要寻求此等伟人之道的诗人来说,处处皆充满了通达之思,无处不可求取智慧。其中运用了充满作者迷茫疑惑的疑问式语气,让读者感受到了凝重艰辛的历程。厉玄之《从军行》,以其古拙优雅的文风,纵情抒怀,凄凉而又激昂。深入描绘那些遥远的征途,传达了壮士们峥嵘的身影与坚定的意志。之乎者也兮,读者细察此篇,可感者艺之至乎。
厉玄
简介
简介暂无
厉玄
的其它诗歌
元日观朝
缑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
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
送顾非熊及第归茅山
寄婺州温郎中(时刺睦州)
相和歌辞。从军行
相和歌辞。从军行诗句
处处是通津
几时逢范蠡
松声厌避秦
帆色已归越
清瀚怯龙鳞
广场收骥尾
剑花增泞尘
边草早不春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最近文章
艺术的语言之美:剖析诗句“昨夜里”在《芳草渡(别恨)》中的意义
“听竹上清响风敲雪”到底说了什么?
寸书不寄是什么诗?
谁念留滞故国出自哪里
揭秘《中山孺子妾歌》中蕴含的名句“桃李出深井”
齿软怕尝酸中的哲理和妙处
李白《行行游且猎篇》中的名句赏析
“黄花明日”到底说了什么?
李白的“我妓今朝如花月”一句艺术魅力在哪里?
白龙改常服中的心境和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