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唐诗
>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
上一卷
下一卷
咫
仍
宁
不
霜
水
重
独
朱
九
尺
闻
辞
弃
气
心
阳
坐
放
日
谒
西
落
遗
入
观
百
三
陪
天
上
帽
簪
秋
远
越
台
刘
颜
客
还
旧
山
俗
间
妙
中
丞
宴
昌
乐
寺
送
梁
廷
评
朱放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原文
独坐三台妙,重阳百越间。水心观远俗,霜气入秋山。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仍闻西上客,咫尺谒天颜。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评点
独坐三台妙,重阳百越间。朱放孤坐,感叹此时的寂寥之美。窗外皓月高悬,耀眼的光辉倾泻而下,如同三座神台,犹如璀璨宝石般的辉煌。那是节日重阳,秋风吹拂绿舞衫的山河之间。水心观远俗,霜气入秋山。心怀清净,愿意置身远离尘嚣的水心观中。俯瞰人间繁华,但也能看到那飘散在秋山中的凛冽寒霜。雅致与清寒相互辉映,令人陶醉其中。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朱放执意不弃旧时的荣华富贵,宁愿挽留佩戴着玉石华丽的簪子,而不肯脱下头上的帽子。他给人一种坚守自我的印象,宁愿保留自己的独特风采,不加入浮华的纷扰世俗。仍闻西上客,咫尺谒天颜。朱放虽然追求寂静,但他依然关注外界世事。他耳闻有西上的客人,他只是咫尺之遥,就可拜谒皇帝的颜面。这种表达虽然简明扼要,却能够彰显朱放对于社会动态的关注和自己追求官场的愿望。之乎者也,乃睹天地之广;之乎者也,仿佛捧雨露之天朝;之乎者也,倾提携之人生;之乎者也,愿此邂逅之时永不过;之乎者也,宛若琼瑶之作。以此品味朱放所表达的情感,之乎者也,方能体味到这首《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的真谛。
朱放
简介
简介暂无
朱放
的其它诗歌
送魏校书
送温台
句
送张山人
别李季兰
游石涧寺
新安所居答相访人所居萧使君为制
乱后经淮阴岸
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
山中听子规(一作顾况诗)
题竹林寺
答陆澧
杨子津送人
山中谒皇甫曾
剡山夜月(一题剡溪舟行)
毗陵留别
铜雀妓
竹
归桐庐旧居寄严长史(一作章八元诗)
江上送别
灵门寺赠灵一上人
送著公归越(一作皇甫曾诗)
秣陵送客入京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
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
剡溪行却寄新别者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诗句
咫尺谒天颜
仍闻西上客
宁辞落帽还
不弃遗簪旧
霜气入秋山
水心观远俗
重阳百越间
独坐三台妙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最近文章
回峰乱嶂郁参差——苏轼
苏泂在“拾遗流落锦官城”中表达了什么
苏轼《八阵碛》中的名句赏析
日中见昧是什么意思——专业解读名句日中见昧
《穹石堂》中蕴含的名句“谈觞阅晨夕”
江神河伯两醯鸡是什么意思——专业解读名句江神河伯两醯鸡
“自古佳人多命薄”到底说了什么?
诗歌的音乐之声:解析《北寺悟空禅师塔》中诗句“已将世界等微尘”的韵律之美
投老江湖终不失——苏轼
十围便腹贮天真中的心境和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