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唐诗
> 题李阳冰玉箸篆词
上一卷
下一卷
为
呜
篆
后
谁
后
后
冰
冰
斯
舒
题
吾
呼
止
千
能
千
来
复
生
去
元
李
宝
主
于
年
待
年
者
去
唐
千
舆
阳
之
人
斯
无
之
有
谁
矣
时
年
冰
人
人
玉
箸
篆
词
舒元舆
题李阳冰玉箸篆词
题李阳冰玉箸篆词原文
斯去千年,冰生唐时。冰复去矣,后来者谁?后千年有人,谁能待之。后千年无人,篆止于斯。呜呼主人,为吾宝之。
题李阳冰玉箸篆词评点
舒元舆的《题李阳冰玉箸篆词》是一首古拙优雅的诗作,字斯意诚,充满了对篆书艺术的赞美和思考。诗中首先回首千年前的时光,冰雪在唐代得以重见天日。然而,光阴荏苒,冰又不见踪影,这让作者感叹,未来享冰雪之乐的人又是谁?即便千年后有人重新品味如冰之妙,又有谁能将其传承下去?而如果千年后再无人能够领悟箸篆之美,篆书之盛世也就终止于此了。啊,主人啊,你可将这箸篆视若珍宝,爱之惜之。这首诗用古拙的文言文表达了作者对箸篆艺术的珍视和思考。阐述了箸篆之辉煌盛世的一去不返,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箸篆的传承的担忧之情。通过对时间流转和才艺传承的思考,引起了读者对箸篆艺术的思考和共鸣。整首诗的韵律流畅,句句精炼。同时,文中运用了繁体字,如“斯去千年”、“箸止于斯”,突出了篆书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通过这首《题李阳冰玉箸篆词》,舒元舆表达了对箸篆艺术的推崇和担忧,以细腻的笔触勾勒了箸篆盛世的风貌,引发人们对箸篆传承的思考。使人不禁在敬佩箸篆的同时,也思考着如何捧托并传承这项艺术至千年以后的人们,真可以说舒元舆的《题李阳冰玉箸篆词》是一首富有思想内涵的佳作。之乎者也兮。
舒元舆
简介
简介暂无
舒元舆
的其它诗歌
题李阳冰玉箸篆词
履春冰
坊州按狱苏氏庄记室二贤自鄜州走马…寂寞因成诗寄之
桥山怀古
坊州按狱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
题李阳冰玉箸篆词诗句
斯去千年
冰生唐时
冰复去矣
后来者谁
后千年有人
谁能待之
后千年无人
篆止于斯
呜呼主人
为吾宝之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最近文章
炙肥牛中的心境和寓意
艺术的语言之美:剖析诗句“一门三圣”在《同前曹植》中的意义
同前谢惠连中何为有用的赏析解读
艺术的语言之美:剖析诗句“达人识真伪”在《同前四解魏·文帝》中的意义
艺术的语言之美:剖析诗句“边地多悲风”在《塘上行五解魏·武帝》中的意义
诗歌的音乐之声:解析《十二月歌》中诗句“天寒岁欲暮”的韵律之美
饮酒歌舞——相和歌辞十八
月色含江树出自哪里
剖析诗句“火不热真玉”在《反白头吟白居易》中的意义
“行复尔耳”的主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