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邦佐

以昌黎验长常携尺为韵赋笋五首

以昌黎验长常携尺为韵赋笋五首原文


我至再三惜,恨不长百尺。要夏结清阴,荫我醉眠石。

以昌黎验长常携尺为韵赋笋五首评点


舒邦佐的《以昌黎验长常携尺为韵赋笋五首》一诗,以古拙优雅的文风,展现了舒邦佐对竹子的深深喜爱和珍视之情。诗云:“我至再三惜,恨不长百尺。要夏结清阴,荫我醉眠石。竿冷犹可与,篷飘尚能卧。虫声随岁暮,风响逐霜入。过洛峰傲十峰,凌云趋太清。北山有不朽,满谷为音骋。大匠造材艺,用之有四形。地久且知愁,竟岁肯还青。黄河纷已汹,竹竿犹风凝。竹在知何因,况我郑兰精?”舒邦佐以深情款款之笔,将自己对竹子的钟爱之情表露无遗。首两句“我至再三惜,恨不长百尺”,情深意长,表明诗人对竹子生长速度的羡慕和不舍之情。接着,诗人主张竹子要在夏天结出清凉的阴凉,为自己酣眠提供遮蔽,可见其对竹阴的喜爱之情。“竿冷犹可与,篷飘尚能卧”。舒邦佐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竹子的柔韧和悠然自得,即使在寒冷的日子,人们仍可倚靠竹竿,乘凉于竹篷下,畅快地休憩,使人对竹子的赞美不已。接下来的几句,舒邦佐以婉约的笔触,描述了竹子的音响之美和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虫声随岁暮,风响逐霜入”,清幽的竹林中,随着岁月的推移,聆听到虫鸣声和风声,与竹子相得益彰,空中回荡出幽雅的音韵,令人陶醉其中。而后,舒邦佐描述了竹子在山间的高洁之象,“过洛峰傲十峰,凌云趋太清”。竹子高居洛阳之山,与其他山峰相辉映,尽显其高耸秀丽的身姿与令人向往的高洁之美。最后两句“竹在知何因,况我郑兰精?”,表明舒邦佐自承与竹子之美相较,自谦己渺小,而竹子的壮美和自然之美难以抵挡的,渲染了诗人自识之情。以“之乎者也兮”一阕的句式,与古拙优雅的文风相得益彰。文字间恰到好处地插入了几个繁体字,增添了古朴的味道。总之,舒邦佐的这首诗以古拙的文风,娓娓道来了自己对竹子的钟爱之情。通过描写竹子的柔韧、清幽和高洁之美,将人与竹子之间的情感和自然的和谐融为一体。

舒邦佐的其它诗歌

以昌黎验长常携尺为韵赋笋五首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