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感物

感物评点


《感物》是北宋文学家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一系列意象,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动植物的观察和思考,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感悟。诗人以“朝看新燕飞,幕听了规啼”开篇,以观察新燕飞翔和黄莺鸣叫为引子,显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关注与敬畏。紧接着,他借“尺蠖身藏叶,神龟尾曳泥”之象,揭示了小小的蠖虫隐匿在叶子中,而神龟拖曳泥土之景,寄托了不同的生命方式,映照出人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立场。继而,诗人提到“韝鹰何用制,枥马不当嘶”,通过对鹰和马的描绘,表达了对本能和天性的思考。他认为,强行限制韝鹰展翅高飞,马却不自然地嘶鸣,违背了它们的本性,对此感到遗憾。接着,诗人以“自伐憎狙巧,颓然忧木鸡”作结尾,批评了那些自吹自擂、炫耀巧妙手段和不择手段的人。并以“颓然忧木鸡”寓指忧国忧民之心,显示出他对社会现象的担忧和思考。整首诗以诗人的观察和感悟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物和动物,深化了主题的内涵。行文古拙而优雅,正如《嘉祐集》的风格所追求的那样。庄重古雅的文风与典故和象征的运用结合,凸显出诗人对人生哲理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在《感物》这首诗中,司马光运用了大量的繁体字,如“蠖”、“龟”等,这些繁体字的使用,不仅赋予了诗歌以古拙之美,更凸显了时代的特色和思想的传承。以典雅古拙的文风和丰富的意象描写,《感物》堪称北宋文学之壮丽之作。它贯通了自然与人生、社会与人性、情感与哲理等多重主题,让读者在倾听自然声音的过程中,不禁沉思万千,唤起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思考,使诗歌既有情感的共鸣,又有哲学的警示,达到了审美和心灵的双重满足之境。之乎者也兮。

司马光的其它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