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法家-子部

古籍分类-法家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管子輕重篇新詮 - 論管子輕重中──關於管子輕重之理論的體系


  一、輕重一詞之起源及其涵義  二、輕重理論中的若干基本原則  三、體現輕重原則的兩個重要工具  四、所謂輕重之筴的具體措施  五、本書在理論上所暴露的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

  一、輕重一詞之起源及其涵義

  「輕重」二字,最早見於《國語 周語》。《周語》說:

  「周景王時,患錢輕,將更鑄大錢。單穆公曰:『不可,古者天降災戾,於是乎量資幣、權輕重以救民。民患輕,則為之作重幣以行之,於是有母權子而行,民皆得焉。若不堪重,則多作輕幣而行之,亦不廢重,於是有子權母而行,大小
...更多

管子輕重篇新詮 - 論管子輕重下──對《管子集校》及所引各家注釋中有關輕重諸篇若干問題之商榷


  《管子集校》(以下簡稱《集校》)一書,是郭沫若同志在聞一多、許維遹兩氏的遺稿基礎上進行加工,整理成書,於一九五六年三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此書體例嚴密,規模宏大,所見版本之多,參考歷來校勘書籍之廣,不僅是以前學者所未曾有,而且也是解放以來第一部博大精深的批判繼承祖國文化遺產的巨大著作。這對於今後有志研究《管子》學的人,誠如作者在《校畢書後》中所指出:「使用此書時……,如耐心讀之,披沙可以揀金,較之自行漁獵,獺祭群書,省時撙力多多矣」,對學術界的貢獻,實在不小!

  我的拙作《管子輕重篇新詮》,本是一部尚未出版
...更多

管子輕重篇新詮 -  管子輕重一──巨(筴)乘馬


  管子輕重一〔一〕──巨(筴)乘馬〔二〕

  〔一〕 元材案:輕重一詞,最早見於《國語 周語》。《周語》云:「周景王時,患錢輕,將更鑄大錢。單穆公曰:不可。古者天降災戾,於是乎量資幣,權輕重以救民。民患輕,則為之作重幣以行之,於是有母權子而行,民皆得焉。若不堪重,則多作輕幣而行之,亦不廢重,於是有子權母而行,大小利之。今王廢輕而行重,民失其資,能毋匱乎?……王弗聽,卒鑄大錢。」但細繹全文之意,不過謂大錢之分量重,小錢之分量輕。其所謂之輕重,乃具體之輕重,與本書所謂輕重之為抽象意義者不同。歷史上開始用輕重一詞與本
...更多

管子輕重篇新詮 -  管子輕重二──乘馬數



  元材案:篇中言「此筴乘馬之數亡也」。又曰:「筴乘馬之數盡於此乎?」又曰:「此之謂筴乘馬之數。」可知「乘馬數」即「筴乘馬之數」。

  提要:本篇共分四段。第一段,從「桓公問管子曰:有虞筴乘馬已行矣」至「無求於民」,以「戰國」與「王國」互為對文,論列國分立與天下一統處境之不同,故筴乘馬之法亦隨之而異。第二段,從「朝(霸)國守分上分下」起至「此國筴流已」,此又分三小段。從「朝(霸)國守分上分下」起至「此筴乘馬之數亡也」為第一小段,以「霸國」「王國」及「亡筴乘馬之君」互為對文,論「守分上分下」「守始」
...更多

管子輕重篇新詮 -  管子輕重三──問乘馬(亡)


  張佩綸云:「按《巨乘馬篇》首云:『請問乘馬。』此篇名『問乘馬』,與彼重複,未詳所以名篇之旨。淺人偽立此名以足篇數,而後目之為亡篇,可謂工於作偽。」龐樹典云:「《巨乘馬》首曰:『桓公問管子曰:請問乘馬。』是《巨乘馬》之前半為《問乘馬篇》無疑。自『筴乘馬之數求盡也』以下方為《巨乘馬》本篇。其下篇即《乘馬數》本篇。三篇之中均有逸簡。後人因《問乘馬篇》錯入《巨乘馬篇》,遂將《問乘馬》第六十八,《巨乘馬》第六十九,《乘馬數》第七十,移為《巨乘馬》第六十八,《乘馬數》第六十九,《問乘馬》第七十。而所亡之篇遂為管子輕重第三矣。」元材案:《問乘馬...更多

管子輕重篇新詮 -  管子輕重四──事語


  張佩綸云:「《戰國策 劉向別錄》:『中書本號或曰《國策》,或曰《短長》,或曰《事語》。』此篇亦名《事語》。疑子政校中秘書時,以《事語》之述六國時事近於《國策》者入《國策》,而其述齊桓時事類於《管子》者入《管子》,故仍以《事語》名篇。其為戰國游士依託管子無疑。」又云:「此篇必不止二節。《山至數篇》之『梁聚』、『請士』、『特命我曰』三節,《輕重乙》之『衡謂寡人曰』一節,均當以類錄入。蓋後人強分之以足篇數,愈雜糅不可讀矣。」元材案:本書所述,雖以齊桓、管仲為問答之主體,然只是著者假託之詞,與齊桓時事初無關係,予在《巨(筴)乘馬篇》已詳論...更多

管子輕重篇新詮 -  管子輕重五──海王


  元材案:「海王」當作「山海王」。山海二字,乃漢人言財政經濟者通用術語。《鹽鐵論》中即有十七見之多。本篇中屢以「山、海」並稱。又前半言鹽,後半言鐵。鹽者海所出,鐵者山所出。正與《史記 平準書》所謂「齊桓公用管仲之謀,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以朝諸侯。用區區之齊顯成霸名」及《鹽鐵論 輕重篇》文學所謂「管仲設九府徼山海」之傳說相符合。王即《輕重甲篇》「故為人君而不能謹守其山林菹澤草萊,不可以立為天下王」之王,謂以壟斷山海之利權而王天下也。尹註釋「海王」為「以負海之利而王其業」者非。

  提要:本文共分四段。第一段,
...更多

管子輕重篇新詮 -  管子輕重六──國蓄


  元材案:本書凡十九篇,亡三篇,實存十六篇。十六篇中有十四篇皆為問答體,獨本篇及《輕重己篇》不用問答體。此可注意者一也。又其他各篇皆用具體寫法,本篇及《輕重己篇》獨用抽象寫法。即前者多以具體故事(雖是假託之詞)為敘述之對象,後者則以一般原理原則為敘述之對象。此可注意者二也。又其他諸篇中,往往有若干段文字與本篇或完全相同,或大同小異。如本篇「國有十年之蓄」一段見於《輕重乙篇》,「凡將為國,不通於輕重」一段見於《揆度篇》,「且君引錣量用」一段及「是故萬乘之國必有萬金之賈」一段均見於《輕重甲篇》,「使萬室之都必有萬鍾之藏」一段見於《山權數...更多

管子輕重篇新詮 -  管子輕重七──山國軌


  何如璋云:「『山』字無義,當是『官』字。文中桓公問『官國軌』可證。官者設官治事以立軌數也。」張佩綸云:「通篇但言『國軌』,未嘗專指山國。與『山權數』『山至數』之『山』字均不可解。」孫毓棠云:「『山』疑是『上』字之誤。『上』通『尚』。『山國軌』『山權數』『山至數』皆猶《墨子》之『尚賢』『尚同』。《墨子》『尚賢』,《淮南 氾論》及《漢書 藝文志》皆作『上賢』。」郭沫若云:「『山國軌』『山權數』『山至數』之『山』字均衍文。」元材案:三篇篇名皆有『山』字,似不能三篇皆有衍誤。必有其所以命名之由。《漢書 楊敞傳》:「惲遷中郎將。郎官故事:令...更多

管子輕重篇新詮 -  管子輕重八──山權數


  王紹蘭云:「本篇『天以時為權,地以財為權,人以力為權,君以令為權」,先言四權,下云『失天之權則人地之權亡』,止言三權。故桓公曰:『吾欲行三權之數。』管子曰:『此三權之失也。』桓公曰:『守三權之數奈何?』管子曰:『策豐則三權皆在君。』三權凡兩見,三權數凡三見,則篇名『山』字,疑當作『三』。因與上篇《山國軌》,下篇《山至數》相廁致訛耳。」張佩綸云:「權者管子輕重之法。本篇『天以時為權,地以財為權,人以力為權,君以令為權』。下云:『吾欲行三權之數。』似篇名當作『三權數』。」元材案:有關財用者則以「山」名之,乃漢人之特殊習俗,說已詳《山國...更多
上一页789101112131415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陆寿名
(西汉)刘安
晋·许逊
明·万全
唐·慧琳
(清)盧德嘉 纂輯
明·陈汝元
刘宋·佛陀什
明·杨时乔
金富轼
(宋)施德操
清·王用臣
清·京江铁瓮子
汉·徐干
淡新凤三县简明总括图册
明·陈继儒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