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书法-艺部

古籍分类-书法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书谱 - 书谱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有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更多

书林清话 - 《书林清话》


  中国近代论古籍版本目录的专著。共10卷,叶德辉撰。1920年叶氏观古堂刻三次修改本,1935年其子启倬编入《郋园先生全书》,又据此版重印。叶德辉(1864~1927),湖南长沙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吏部主事。该书以笔记体裁系统地介绍了有关中国历代雕版印刷书籍的各项专门知识。从书籍和版本的各种名称宋、元以来历代官刻、私刻、坊刻的源流,各时代突出的著名刻本,古代活字印刷、彩色套印的创始和传播,历代刻书的规格,所用材料以及工料价值的比较,印刷、装潢、鉴别、保存的方法,乃至有关刻书、抄书、藏书、卖书的遗闻掌故,皆有论述。此书材...更多

书林清话 - 卷一


  ○总论刻书之益

  昔宋司马温公云:“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无穷之计。”吾按此数语,元孔行素《至正直记》亦引之,世皆奉为箴言。然积德而子孙昌大,或金根伏猎之见讥,亦非诒谋之善。故余谓积德、积书二者当并重。且温公虽有是言,而其好书亦有深癖。宋费衮《梁?漫志》云:“温公独乐园之读书堂,文史万余卷。而公晨夕所常阅者,虽累数十年,皆新若手未触者。常谓其子公休曰:‘贾竖藏货贝,儒家惟此耳!然当知宝惜。吾每岁以上伏及重阳间,视天气晴明日,即设几案于当日所
...更多

书林清话 - 卷二


  ○书节钞本之始

  古书无刻本,故一切出于手钞,或节其要以便流观。如《隋志》所载梁庾仲容《子钞》,其书虽佚不传,而唐魏徵《群书治要》、马总《意林》,固其流派也。宋有曾忄造《类说》、无撰人之《续谈助》,元有陶九成《说郛》,明有陆楫《古今说海》,其体例颇相类,而于卷帙少者,无所省删。(周亮工《书影》:“余幼时在金陵,闻旧曲中老寇四家有《说郛》全部,以四大厨贮之。近见虎林刻本才十六套,每一种为数少者尚全镌,多者咸为逸去,每一集有存不四五叶者。陶氏当时即有去取,未必如此之简。此刻未出时,博古之士多有就寇氏钞录者。及此
...更多

书林清话 - 卷三


  ○宋司库州军郡府县书院刻书

  宋时官刻书有国子监本,历朝刻经、史、子部见于诸家书目者,不可悉举。而医书尤其所重,如王叔和《脉经》、《千金翼方》、《金匮要略方》、《补注本草》、《图经本草》五书,于绍圣元年牒准奉圣旨开雕,于三年刻成。当时所谓小字本,今传者有《脉经》一种,见《阮外集》。绍兴年间重刊,仍发各州郡学售卖。既见其刻书之慎重,又可知监款之充盈。天水右文,固超逸元、明两代矣。此外有:

  崇文院本。咸平三年刻《吴志》三十卷,见《黄记》、《陆志》。天圣二年刻《隋书》八十五卷,见《陆志》
...更多

书林清话 - 卷四


  ○金时平水刻书之盛

  金源分割中原不久,乘以干戈,惟平水不当要冲,故书坊时萃于此。而他处私宅刊本,亦间有之。今可考者,如:

  书轩陈氏。大定丙午(二十六年,当宋淳熙十三年。)刻《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五卷,(序云:时大定丙午岁,平水闲邪?叟述。有“书轩陈氏印行”六字。)见《森志》。(贵池刘世珩已影刊。)

  李子文。大定己酉(二十九年,当宋淳熙十六年。)刻《重刊增广分门类林杂说》十五卷,见《瞿目》。(钞本,目未详,吾见原书。)

  张谦。明昌壬
...更多

书林清话 - 卷五


  ○明时诸藩府刻书之盛

  明时官刻书,推南北京监本为最盛。南监多存宋监、元路学旧板。其无正德以后修补者,品不亚于宋、元。观《南雍经籍志》所载四部板片,真三朝文献之所系矣。北监多据南监本重刻,《十三经》、《二十一史》之外,罕见他书。据其时周弘祖《古今书刻》所录北国子监书仅四十一种,而经史并不著录。《书刻》漏略欤?抑弘祖时板已散逸欤?弘祖书世鲜传本。(吾已影写重刻。)其胪举内府部院及直省司府州学所刻书,乃知当时刻书成为一种例事。如北京都察院刻《三国志演义》、《水浒传奇》及《万化玄机》、《悟真篇》之类。又如《太古遗
...更多

书林清话 - 卷六


  ○宋监本书许人自印并定价出售

  宋时国子监板,例许士人纳纸墨钱自印。凡官刻书,亦有定价出售。今北宋本《说文解字》后,有“雍熙三年中书门下牒徐铉等新校定说文解字”,牒文有“其书宜付史馆,仍令国子监雕为印板,依九经书例,许人纳纸墨钱收赎”等语。南宋刻林钺《汉隽》,有淳熙十年杨王休记后云:“象山县学《汉隽》,每部二册,见卖钱六百文足,印造用纸一百六十幅,碧纸二幅,赁板钱一百文足,工墨装背钱一百六十文足。”又题云:“善本锓木,储之县庠,且藉工墨盈余为养士之助。”见《天禄琳琅后编》四。淳熙三年舒州公使库刻本州军州兼管
...更多

书林清话 - 卷七


  ○元刻书之胜于宋本

  宋本以下,元本次之。然元本源出于宋,故有宋刻善本已亡,而幸元本犹存。胜于宋刻者,经则元元贞丙申平阳梁宅本《论语注疏》,胜于宋十行本也。元大德平水曹氏进德斋本《尔雅郭璞音注》,胜于明吴元恭所从出之宋本也。史则元大德九年重刊宋景?本《后汉书》,胜于宋建安刘元起之本也。(《黄记》。此外如建安刘元起刊于家塾敬室本,又有一大字,皆名为宋,而实则不及元明刊本,盖所从出本异也。)子则元大德本《绘图列女传》,胜于阮氏文选楼所据刻之余氏勤有堂本也。(阮本谓图出晋顾凯之,颇为附会。观孟母传图刻有书院题字,
...更多

书林清话 - 卷八


  ○宋以来活字板

  活字板印书之制,吾窃疑始于五代。晋天福铜板本载宋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此铜版殆即铜活字版之名称。而孙从添《藏书纪要》云宋刻有铜字刻本、活字本,分铜字、活字为二。惜岳氏未及注明,不得详其制也。明陆深《金台纪闻》云:“毗陵人初用铅字,视板印尤巧妙。”此为今日铅字活板之滥觞。宋庆历中,毕?造胶泥活字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版上。乃密布字印,满纸铁范为一版,持就火炀之。药稍融,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
...更多
123456789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程昭
馬非百
蔡元培
李贺
清·王仁俊
清·毕沅
明·陆西星
(唐)段安节
清·吴金寿
清·张曜孙
宋·昙摩蜜多
明·魏焕
伊沛霞
清·阎若璩
宋·黄儒
后魏·菩提流支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