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书法-艺部

古籍分类-书法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衍极并注 - 衍极并注


郑杓,元代泰定年间书法家。字子经,莆田(今属福建)人,一说仙游人。泰定中官南安县教谕。与陈旅为文字交,精于字学。刘有定,字能静,号原范,与郑杓同郡、同时人。生平事迹不详。《衍极》五卷,据明刻本选入。其书自苍颉迄元代,凡古人篆籀以至书法之变,皆在所论。凡五篇,篇各一卷。一至朴,略叙书学原始及能书人名;二书要,叙各种书体及辨碑帖之真伪,推本六书,崇尚篆隶,三造书,论书法之邪正,兼及字学诸书并古碑之美恶;四古学,论题署铭石,及批评晋唐以来诸家优劣;五天五,论执笔法及诸碑帖全书。五篇俱取篇首二字为篇名,全书叙次既无系统,遣辞又务简古,赖有刘有...更多

论书表 - 论书表


虞龢,南朝宋泰始年间书法家,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少好学,居贫屋漏,恐湿坟典,乃舒被覆书,书获全而被大湿,时人以比高风。位中书郎,廷尉。

《论书表》一卷,叙二王书事、当时搜访名迹情形、所得字数并编次二王书及羊欣书卷帙、旁及纸墨笔砚所宜凡数千言。文气不一贯,疑有脱简。朱长文《墨池编》所载二王书事,即其一节,知此文遭割裂已久,故多不相连属。龢在宋明帝时曾奉诏与巢尚之、徐希秀、孙奉伯编次二王书,此表末云“六年九月中书侍郎臣虞龢上”,六年即明帝泰始六年。

虞龢的《论书表》品题了宫中秘笈,及奉命寻访
...更多

续书断 - 续书断


朱长文(1039年——1098年),宋代书法家。字伯原,自号灊溪隐夫。吴县(今属江苏)人。未冠举进士,著书不仕,名动京师。元祐中召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元符初卒。《六经》皆有辩说,又著《吴郡图经续记》、《琴台志》、《乐圃余稿》和《墨池编》等书。

《续书断》一文选自《墨池编》第九、第十卷,《墨池编》一书是朱长文选辑的历代书法论文汇编,而其中《续书断》一篇是他自己的著作,继唐张怀瓘《书断》之后,仿其体例,继续把唐宋时期的书家,按上、中、下(神、妙、能)三品,一一评论,以补《书断》之缺。

《周
...更多

书品[节录] - 书品[节录]


庾肩吾(487- 551),字子慎,一作慎之。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世居江陵。初为晋安王国常侍,同刘孝威、徐攡诸人号称“高斋学士”。历仕太子中庶子、进度支尚书、江州剌史等职,封武康县侯。工诗,其诗雕琢辞采,讲究声律。胡 应麟称其诗“风神秀相,洞合唐规”。《书品》为其重要的书法论著,文中挑选了以东汉张芝居首的草、隶书家共128人,按品位分高、中、低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级。此书的特点在于不是就每件作品加以品评,而是就每一级集中综合品评,区分优劣。

初,书名起于洛,字势发于仓史,故遗结绳,取诸文,象诸形,会诸
...更多

试笔 - 试笔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曾任抠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政治观点上对王安石新法有所不满。文化上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试笔》摘自《欧阳文忠集》,包括《学书为乐》、《学书消日》、《学书作故事》等几则小品,大约是平时信手记下的学书体会。

学书为乐
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
...更多

题跋176则 - 题跋176则


一、跋退之送李愿序
[原文]:
欧阳文忠⑴公尝谓晋无文章,唯陶渊明⑵归去来⑶一篇而已,余亦以为唐无文章,唯韩退之⑷送李愿归谷序⑸一篇而已,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
[注释]:
⑴欧阳文忠:欧阳修,谥文忠,宋代历史学家、词人,有《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
⑵陶渊明:陶潜,字渊明,东晋文学家、著名诗人,有《陶渊明集》。
⑶归去来:《归去来兮辞》,陶渊明的著名文章,有“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句子,抒写政治失意,归依自然的情怀。
...更多

法书论 - 法书论


萧衍〈464一549〉,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长于文学,善音律,工书法.传世书论四篇。自晋末至北朝宋、齐,书坛上惟重王献之。“比世皆尚子敬书”(“子敬”,王献之的字。语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的结果是世人皆写“今瘦”体书,以“肥”、“瘦”论优劣。,把“文所不书"的“字外之奇”这一根本的审美原则反而丢掉了。萧衍“有异众说”,标举钟繇、王羲之,把“殆同机神"作为书学批评标准,不仅开唐人、王羲之之先声,重要的是为品评书法确立了一项重神韵的审美法则,从而也确立了他自己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更多

书述 - 书述


李煜(九三七年——九七八年),即李后主,五代南唐国主。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徐州(今属江苏)人。国亡后为宋所俘,后被毒死。善诗文,音乐、书画,尤工词。后人把他及其父李璟(中主)的作品,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书述》言书有七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流传于此时。

壮岁书亦壮,犹嫖姚十八从军,初拥千骑,凭陵沙漠,而目无勍敌;又如夏云奇峰,畏日烈景,纵横炎炎,不可向迩,其任势也如此。老来书亦老,如诸葛亮董戎,来睿接敌,举板舆自随,以白羽麾军,不见其风
...更多

钝吟书要[节录] - 钝吟书要[节录]


余见东坡、子昂二真迹,见坡书点画学颜鲁公,体势学李北海,风卷云舒,远之若将飞动。赵殊精工,直逼右军,然气骨自不及宋人,不堪并观也。坡书真有努猊抉后,渴骥奔泉之态,徐季海世有真迹,不知视此何如耳?

坡公少年书《圆觉经》小楷,直逼季海。见老泉一书,亦学徐浩。山谷称东坡学徐季海,苏斜川却云:“不然。”我信山谷。

赵子昂用笔绝劲,,然避难从易,变古为今。用笔既不古,时用章草法便拙。当其好处,古今不易得也。近文太史学赵,去之如隔千里,正得他不好处耳。枝山多学其好处,真可爱玩,但时有失笔别字。董宗伯
...更多

笔髓论 - 笔髓论


叙体
文字经艺之本,王政之始也。仓颉象山川江海之状,龙蛇鸟兽之迹,而立六书。战国政异俗殊,书文各别,秦患多门,约为八体,后复讹谬,凡五易焉,然并不述用笔之妙。及乎蔡邕、张、索之辈,钟繇、卫、王之流,皆造意精微,自悟其旨也。

辨应
心为君,妙用无穷,故为君也。手为辅,承命竭股肱之用故也。力为任使,纤毫不挠,尺寸有余故也。管为将帅,处运用之道,执生杀之权,虚心纳物,守节藏锋故也。毫为士卒,随管任使,迹不凝滞故也。字为城池,大不虚,小不孤故也。

指意
用笔须
...更多
上一页34567891011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徐芳烈
(楚)伍子胥
(晋)孙绰著
(宋)释觉范
(宋)吕本中
宋·朱肱
(南宋)孟珙
唐·张怀瓘
(元)李志常
元·郭居敬
唐·昙旷
春秋齐·晏婴
(南朝宋)鲍照撰 (明)太仓张溥阅
郭戈
清·单南山
清·吴砚丞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