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话本-集部

古籍分类-话本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包公案之百家公案 - 第七十四回 断斩王御史之赃


断云: 卖放受财王御史,无情正法包龙图。 黎民惟赖朝廷重,铁面阎王到处呼。 话说包公既赈济陈州饥民以后,朝廷闻知其能,遣使宣召赴朝。陈州百姓听知,俱各遮道留之,不忍其去,包公再三慰之。自离任赴京,于路吩咐从人不许骚扰民人。来到桑林镇借歇,次日于天齐圣主庙中坐下,唤过董昭、薛霸近前吩咐云:“我借东岳庙歇马三朝,地方有不平之事,许来告首。”董、薛领钧旨,晓谕本处百姓知之。 忽有一个住破窑的婆子闻知,走来告状。张龙、李虎把住门,见婆子臭污特甚,不与其进。婆子于门外喊叫,包公知之,令唤入。婆子进至阶前,包公见那婆子两目昏花,衣弊垢恶,因问:“...更多

包公案之百家公案 - 第七十五回 仁宗皇帝认亲母


断云: 子母依然相认会,刘妃妒忌竟遭刑。 包公名誉传天下,于此方知国法明。 话说包公既斩了王御史,即日以其赃物具奏于天子。仁宗见赃证,沉吟不决,乃问:“此金宝谁人进用的?”包奏云:“臣访得却是刘娘娘宫中使唤徐监宫送去。”仁宗乃宣过徐监宫问之。徐监宫难以隐讳,只得当殿招认:“是刘娘娘所遣,不敢违阻。”仁宗闻说,龙颜大怒云:“既是我亲母,何用私赂买嘱于王御史?其中必有缘故。”乃下敕发配徐监宫边远充军,着令包公拷问郭大使因依。 拯领旨回转南衙,以郭大使加刑究问。郭槐苦不肯招。包令押入牢中监禁,唤过董超、薛霸二人,吩咐道:“赏尔酒食,汝二人用...更多

包公案之百家公案 - 第七十六回 阿吴夫死不分明


断云: 奸情已露声音里,鞫问能伸死者冤。 千载包公名不泯,枉魂瞑目几经年。 话说包公守东京之日,治下宁静,奸雄敛迹,每以判断为心,案牍不致留滞。皇佑元年正月十五,乃上元令节,包公同胥吏去城隍庙行香毕,回到白塔前巷口经过,闻有妇人哭丈夫声,其声半悲半喜,并无哀痛之情。拯记在心,回衙即唤过值堂公差郑强问云:“适来白塔前巷口有一妇人哭着甚人?”强告云:“是谢家巷口刘十二日前死了,他妻阿吴在家啼哭。”拯思之:“这人死定是不明,莫是阿吴害了丈夫性命,如何哭声半悲半喜?”便差人去唤阿吴来,问其夫因何身死。阿吴供道:“妾身夫主刘十二,以贩卖莱为生,...更多

包公案之百家公案 - 第七十七回 判阿杨谋杀前夫


断云: 阿杨枉使谋夫计,包宰严刑处极刑。 举一能交冤滞雪,枯骸怨气得开明。 话说包公当下已决阿吴谋杀丈夫情由,遂问陈尚:“是谁人教你如此检验?”尚告云:“当日小人领旨前去检视刘十二尸身,无有认伤痕处,台前云要在小人身上根究,归家忧闷。 不想小人妻室倒有见识,教我如此检验,果得明白。”尚道罢,堂上诸吏复道:“既陈尚之妻有如此见训,不是个等闲妇人,乞相公支酒钱,赏赍阿杨。”拯云:“汝诸吏所言有理。”即便差人去唤阿杨来给赏。差人去不多时,阿杨既到,拯赐以钱五贯、酒一瓶,阿杨欢喜拜辞受之。才方出衙,拯唤回阿杨来问云:“当初陈尚与你是结发夫妻?...更多

包公案之百家公案 - 第七十八回 两家愿指腹为婚



断云:
张女不忘原昔盟,包公判就续前姻。
风清案牍琴堂静,生下轰轰烈烈人。
话说东京城内有林百万,家道巨富,因重阳日请张员外夫妻饮酒,百万娘子与张员外娘子是同年生,又同年同月怀孕,酒至五巡,百万娘子道:“上告娘子、员外,奴今与你同年月怀孕,可以指腹为婚,久后以成秦晋之姻,可不美乎?”员外娘子道:“若后生产,一是男一是女,愿结为夫妇;如俱是男,愿结为兄弟;俱是女,愿结为姊妹。”二家各喜,酒阑而别。
后来林家生男,张家生女,林家遂安排筵席,请张员外做满月。员外席上道:“当前曾
...更多

包公案之百家公案 - 第七十九回 勘判李吉之死罪


断云: 刁恶无情犯枉法,包公斩讫去奸民。 从前已谓长无事,自事刑条不顾情。 说话包公一日升厅,有一人告李吉在南门外打死人命。拯即差人前去勾唤李吉到来,当厅理问无辞,承认是实。包公乃令枷送入狱,根勘明白后,唤诸吏云:“李吉故肆杀人,合该死罪。”便令押赴法场。诸吏情知大罪合当申州理结,县属如何敢擅自结断?皆惊怕不敢说,包公不由吏说,亲写了案款,将李吉绑死,号令四门。于是刁恶敛首,百姓安生矣。...更多

包公案之百家公案 - 第八十回 断濠州急脚王真


判云: 忠直敢持三尺法,奸雄敛势息刁风。 谩将案牍从头数,千载令人慕拯公。 话说包公自断李吉后月余日,濠州知府蒋今部忽闻此事,大怒,便差急脚王真持文书赴县问其事因。王真到县,将文书进呈。拯见后喝问:“王真,你急急回府去,待我自有区处。” 王真遂问拯觅些盘缠回去。拯大怒,不允其情。王真自忖上官差遣,高声大骂:“知县全不识礼法,如何敢擅自断大罪杀人?”拯怒愈甚,唤过只候人,将王真勘责十三杖,押出县门。 真遂回府哭告蒋知州被包知县所责之由。知州大怒云:“彼只一县令,敢如此放肆自专朝廷法令耶?”道未毕,忽有一吏通报,淮南张转运现到城里,知州即...更多

包公案之百家公案 - 第八十一回 断劾张转运之罪


断云: 一封疏入君王奏,转使赃行罢职归。 正直为人持国法,包公才干更惟谁? 话说包拯得脱身而回,遂与少府主簿一官密谋此事,便差弓手二百人,令去北门藏伏,候转运过时,见有行李扛箱之类,即群起而夺之。弓手领诺而去。良久,转运果有行李盈途而来,诸卒皆夺之,回见拯。拯开其行李,但见金帛无数,尽是赃物,即大骂云:“公为转运,巡行州县,反受官员财物,当奏之朝廷。”转运闻而甚恐,力恳之,不从。拯遂前往东京,迤逦行到帝城,乃击鼓。朝门外监鼓郎官备问事因,拯具以张运使之事告之。郎官遂接之,便见天子。拯山呼殿下奏之。上因览奏大怒,即罢张转运之职,仍前发放...更多

包公案之百家公案 - 第八十二回 劾儿子为官之虐


断云: 家法尤严王法重,忍叫其子虐良民? 离任归来多宝物,包公怒奏不容情。 话说仁宗因贬黜了张转运,甚喜拯之梗直敢言,遂擢为直谏大夫。其子包秀,年方十六,乃敕授为扬州天长县知县,即去赴任。不想包秀为官爱财贪赃,及任满,多获宝货而归。 一日,拯公事余,忽有一吏通报:“天长县知县任满已回。”拯闻儿归,甚喜。及见行李数担,开视金宝无数,拯核计二年俸钱资财,犹余一千贯。拯大怒,奏之朝廷:“臣有小儿为天长县知县,任满已回,检点行李物色,除俸钱犹余一千贯,今贪财虐民,所合自劾。”天子览奏云:“卿于子既无隐,可谓刚直,今依旧授卿子以官职,令其改过自...更多

包公案之百家公案 - 第八十三回 判张妃国法失仪


断云: 受任临行邦宪重,御街夺驾礼仪刑。 朝廷臣宰虽能隐,铁面包公岂顺情? 话说仁宗一日设朝,文武山呼毕,阁门大使奏:“午门有众耆老要见陛下说民情。”帝召一年老者,各拜于殿阶之下。 仁宗问老人陈说甚事,老人奏曰:“臣等是陈州西华县人,今因陈州三县连年荒旱,五谷绝收,黎民饥死无数,乞陛下怜而赈济之,则百姓得安,盗贼不起矣。”仁宗闻奏,乃云:“朕已知此事,预差赵皇亲发十万钱粮赈济陈州三县饥民去了,如何又来告贫?”父老云:“小民该死,只得直奏。赵皇亲与监仓官侯文异、封库官马孔目、管库官杨得昭三人同作弊,三十贯钱只籴一斗米,有二分是稻糠,不堪...更多
上一页394041424344454647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李耆卿
清·段玉裁
(清)海阳许豫养和 编
清·王初桐
(唐)段公路
清·潘德舆
唐·礼言
清·蒋国祚
张次溪
汉·黄玄锺
陶弘景
云江女史
(清)韩菼 编
(明)秀水沈德符景倩
(明)朱棣 主编
(宋)确庵、耐庵 编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