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其他医学-医部

古籍分类-其他医学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灵枢 - 病本第二十五


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清而后生热者,治其本民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先病后泄者,治其本;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有客气,有同气。大小便不利,治其标;大小便利,治其本。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详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⑤独行。先小大便不利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也。①宿:明刊在押乙经排"青"。②腹:原作"肠",据(太素)、(甲乙...更多

灵枢 - 杂病第二十六


厥,挟脊而痛者,至顶,头沉沉然,日破既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胭中血络;厥,胸满面肿,唇漂漂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朋;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气,腹中我我。便按难,取足太阳。隘于二日中热如胶,取足少阴。膝中痛,取犊界,以员利针,发而间之。针大如贸,刺膝无疑。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渴而日作,取手阳明。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砌而不止,好血流,取足太阳;好血,取手太阳。不已,刺宛骨下呼已,刺...更多

灵枢 - 周痹第二十七


黄帝问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150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精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闻其故。岐伯答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黄帝曰:愿闻众痹。岐伯对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后更起,以右应在,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黄帝曰:善。刺之奈何?岐伯对曰: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帝曰:善。愿闻周痹何如?岐伯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黄帝曰:刺之奈何?岐伯对曰:痛从上下者...更多

灵枢 - 口问第二十八


黄帝闲居,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余已闻九针之经,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愿得口问。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口传也。黄帝曰:愿闻目传。吹伯答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夫其常。论不在经者,请道其方。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土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席...更多

灵枢 - 师传第二十九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著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岐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黄帝日:顺之奈何?岐伯日:入国间俗,入家问讳,上堂门礼,临病人间所便。黄帝曰:便病人奈何?岐伯曰:夫中热消疼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县①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知糜,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更多

灵枢 - 决气第三十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昧,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津?岐伯曰:膝理发泄,汗出滚滚,是调津。何谓液?岐伯曰:谷人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澳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何谓血?岐伯曰:中俄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何谓脉?岐伯曰:塞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黄帝曰:六气者,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岐伯曰:精脱者,耳聋;气盼着,目不明;津脱者,腹理...更多

灵枢 - 肠胃第三十一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愿闻六府传谷者,肠胃之小大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伯高曰:情尽言之,谷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两,广一①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纤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小肠后附脊,左环圆周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反②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王文二尺。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而下,回运环反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广肠傅脊,以受回肠,左环叶积③,上下辟,大八寸,径...更多

灵枢 -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黄帝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伯高曰:臣访言其故。胃大一尺五寸,①-:元刻本、《甲乙经)、《太累》均作"二"O②反;原无此字,据村素》、押乙经)补。③积。原作"脊",据村素)、拥乙经》改。154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上焦泄气,出其精微,课悍滑疾,下焦下溉诸肠。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会之大半。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谷~斗,水七升半。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肠胃之长,凡五文八尺四...更多

灵枢 - 海论第三十三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藏府,外络于胶节,夫子乃合之于四海乎?岐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海有东西南北,命日四海。黄帝曰:以人应之奈何?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黄帝曰:远乎哉,夫子之合人天地四海也,愿闻应之奈何?岐伯答曰:必先明知阴阳表里荣输所在,四海定矣。黄帝曰:定之奈何?岐伯曰:冒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下至三里。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抒,不出于巨虚之上下廉;腹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更多

灵枢 - 五乱第三十四


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岐伯曰:五155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黄帝曰:何谓相顺?岐伯曰: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秋冬夏,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和,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黄帝曰:何谓逆而科岐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优。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静伏;乱于肺,则俯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乱手臂胜,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黄帝曰:五乱者,刺之有道乎?岐伯曰:有道以来,有道以...更多
上一页222324252627282930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张伯端
清·吾庐孺
元·刘一清
清·和珅
西蜀·魏尧
纳兰性德
郑光祖
潘黃門集
宋·洪咨夔
宋·陈仁玉
(宋)王贵学
清·王清源
明·吕叔简
宋·沈义父
清·沈德潜
清·梅溪遇安氏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