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易经-易部

古籍分类-易经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周易禅解 - 第2部分


     六三。众允。悔亡。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以阴居阳。定有其慧。当晋之时。而在顺体之上。初六所谓罔孚者。裕养至此。众皆允之。而悔亡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故曰志上行也。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君子之自昭明德也。外宜晦而内宜明。故闇然而日章。以九居四。则外刚而内柔。外明而内晦者也。如鼫鼠。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不亦危乎。
   蕅益子曰。予昔初入闽中。见有鬻白兔者
...更多

周易浅述 - 第1部分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一
  周易浅述易类
  提要
  臣等谨案、周易浅述八卷、国朝陈梦雷撰。梦雷字省斋、闽县人。康熙庚戌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缘事谪戍。后蒙恩召还、校正铜板。复缘事谪戍。卒於戍所。是编成於康熙甲戌、乃其初赴尚阳堡时所作。大旨以朱子本义为主、而叅以王弼注孔颖达疏苏轼传胡广大全来知德注。诸家所未及、及所见与本义互异者、则别抒己意以明之。盖行箧乏书、故所据止此。
  其凡例称解易数千家、未能广览、道其实也。然其说、谓易之义蕴不出理数象占。顾数不可显、理不可穷、故但寄之於象。
...更多

周易浅述 - 第2部分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上六以阴柔居复终。位高而无下仁之美、刚远而失迁善之机、厚极而有难开之蔽、质柔而无改过之勇、无应而无从道之明、是终昏冥而不复者也。災自外来、眚自己作。坤先迷、今居其极、有迷复象。坤为土为众、有行师象。在上近五、有以其国君象。地数十、有十年不克征之象。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阳刚在上、君之道。此剥之上九、所以为民所载也。复上反之、故以其国君凶也。全彖以气数言。复有必亨之理。故出入可以无疾、朋来亦得无咎。所以然者、以七
...更多

周易浅述 - 第3部分


  三得四顺以相保、四从三顺以得安。顺则不拂、巽则不迫。故虽乘刚而又可以自安、与禦寇意相近。盖三四非应。以夫妇之道言之、则为邪。
  若相比以图安、犹庶几也。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陵、高阜也。九五居尊、在艮山之上、有鸿渐于陵之象。二以阴应五、有妇象。互离大腹而中虚、不孕之象。自二至五历三爻、三四间隔其中、又离居三、有三岁不孕之象。然二五皆居中得正而相应、女归之贞而以渐者也。三四终莫能胜之之象、宜其吉矣。卦以上为女、下为男。爻则以五为男、二为女、盖就阴阳相应言之。易之取象不可
...更多

周易杭氏学 - 第1部分



  《周易杭氏学》

  图书第一

  《易》注自宋以前未尝有图也。逮周廉溪传陈希夷《太极图》而为之说,遂开理学之宗。但《图》与《易》犹不相属也。至朱子《本义》,取邵子河洛、先后天八卦、大小方圆各图,与其改订之卦变图,弁诸经首,历代宗之。自是图之与《易》,相为附丽。后之说《易》者,无不有图。汉学家虽力攻河洛先后天之名,而其为说,仍不能废阴阳四象及五行生成、九宫变化之义。而为之图者,且层出不穷。盖数理繁赜,卦爻错综,表之以图,说乃易明。故学《易》者先辨图书,识其阴阳生化之原,奇偶
...更多

周易杭氏学 - 第2部分


  乾简坤易,象数著明。象由微而知著,数执简以御繁。太极由是生两仪,生四象,生八卦,以生六十四卦。而六十四卦仍以一“是(《未济?上六?象》曰“有孚失是”,为全经最后之一字。)”返本还原。故欲求其“是”,当求诸始。乾坤《易》之始,六爻乾坤之始,一画开天又六爻之始。故言卦数者,必自爻数始。
  爻变第十四
  先儒言卦变者多矣。虞氏以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虞《易》既无完书,其注及《周易集林》,仅于《李氏集解》中得一鳞片甲,语焉不详。汉上朱氏,据此以定虞氏卦变图,当时已多异议。李氏挺之,有六十四相生及反对两图。朱子《本
...更多

周易本义 - 周易本义


周易本义

  〔南宋〕朱熹注
  序
  《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圣人之忧天下来世,其至矣!先天下而开其物,后天下而成其务,是故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着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顺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也。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所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
  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纟因缊交感,变化不穷。形一受其生,神一发其
...更多

周易新讲义 - 周易新讲义


△《周易新讲义》 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耿南仲撰。南仲字希道,开封人。靖康间以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与吴幵沮战守之说,力主割地。南渡后迁谪以终。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旧本或题《进周易解义》,疑为侍钦宗于东宫时经进之本。前有南仲《自序》曰:“易之道有要,在无咎而已。要在无咎者何,善补过之谓也。”又曰:“拂乎人情,是为小过,拂乎天道,是为大过。”南仲是说,盖推衍尼山“无大过”之旨。然孔子作《文言传》,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作《象传》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行止断以天理,所以教占者之守道;艰险济以人
...更多

周易口诀义 - 周易口诀义


《周易口诀义》 六卷(永乐大典本)

  唐史征撰。《崇文总目》曰:“河南史征,不详何代人。”晁公武《读书志》曰:“田氏以为魏郑公撰,误。”陈振孙《书录解题》曰:“三朝史志有其书,非唐则五代人。”避讳作证字。《宋史•艺文志》又作“史文徽”,盖以徽征二字相近而讹。别本作“史之征”,则又以之文二字相近而讹耳。今定为史征,从《永乐大典》。定为唐人,从朱彝尊《经义考》也。《永乐大典》载征《自序》云:“但举宏机,纂其枢要,先以王注为宗,后约孔疏为理。”故《崇文总目》及晁氏《读书志》皆以为“直钞注疏,以便讲习,故曰口诀”。今详
...更多

周易口义 - 第1部分


周易口义发题
  先生曰夫易者伏羲文王周公孔子所以垂万世之大法三才变易之书也自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画八卦故爻有九六以尽阴阳之数位有三画以尽三才之道写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象以尽天下之用明健顺动入止说陷明之体以尽天下之理然而伏羲之时世质民淳巧伪未兴诈端未作故虽三画亦可以尽吉凶之变自神农至尧舜莫不取法八卦之象以为大治之本歴夏商以及桀纣之世民欲丛生奸伪万状礼隳乐缺天下纷然故三爻不能尽万物之消长究人心之情伪文王有大圣之才罹于忧患观纣之世小人在位诈伪日炽思周身之防达忧患之情通天人之渊藴明人事之始终遂重卦为六十四重爻为三百八十四又于逐卦之
...更多
上一页8910111213141516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梁·真谛
元·牧常晁
梁启超
南北朝·贾思勰
金·李通玄
明·张丑
清·吴恭亨
宋·陈善
清·周学海
清·袁开昌
宋·宝昙
袁郊
松滋山人
汉·伶元
(明)凌濛初
(唐)刘知几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