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载记-史部

古籍分类-载记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殊域周咨录 - 卷二十·鞑靼


  嘉靖元年,诏正各边军功。正德间,阉宦用事,诸报效奏带人往往籍名各边,伪上首功。或一人数处,或一时数名,并功授职,极为滥冒。又赐姓人荫录,爵衔者众,至是悉革正。其旧有军门办事皇后掌理诸名称者,仍置之法。初各镇人徼幸于此者,率贵盛,一旦权行,阊里道路以目。至是边人始有生乐,合掌叹服,以为天道难欺,国法有在云。

  初,成化、弘治间,胡虏远遁,粮饷及时,二镇颇称富庶。后饥馑荐臻,寇复数拥,又值武宗巡边,贼臣乘机科索,军马往来,支费无纪,边储日耗。正德十六年,宣府管粮郎中冯曾缴送本年秋季文册,内开见在本色粮五万四千八
...更多

殊域周咨录 - 卷二十一·鞑靼


  五年秋八月,北虏寇井坪。乃西路地也。中路参将李瑾曰:“是可视为两家事邪?”驰兵赴之。时西路参将刘铠、游击李鉴兵先至,惶惧不知所出。瑾为申令戒众,合兵置阵,先据荷叶山。虏数冲突,不为动,最后以大炮击其中坚,而自督劲骑驰下击之。虏披靡引去。

  按李瑾奋于决机,不以人已介意,有古名将风矣。

  六年春正月,北虏寇葛峪。参将关山、王经死之。虏大举由毛家沟入寇葛峪时,诸营兵未至。山独将所部不满千人直前突战。虏见兵少,合围数十重,矢下如雨。会风霾,两军混战,山遇害。经,西路参将也,闻寇率兵援山,至
...更多

殊域周咨录 - 卷二十二·鞑靼


  二十一年夏四月,虏自大同由左卫吴家入掠马邑、朔州,历太原、汾州,抵平阳,复掠平虏诸处而出。先是,虏寇宁武。偏头关副总兵李瑾战于刘海庄不利(十八年)。时警报迭至,以为虏议掠太原以南。于是巡抚都御史陈讲上议曰:“西北边镇莫重宣大、三关。国初,急宣大而缓三关,以大同足蔽三关也。今时则异矣,故必急三关。急三关必增戍,增戍必先设险。夫雁门有勾注之险,偏头、上老营之扼,故增戍必自宁武始。阳房口者,朔州之大冲也,往年虏寇由之。臣愿籍山西民壮夫力,而济以郡县赎金,城是大险,不三月可就。”从之。于是起阳房口经温岭、大小水口、神池、荞麦川,至八角堡悉...更多

殊域周咨录 - 卷二十三·鞑靼


  二十四年,虏大入榆林。总督尚书张珩、延绥巡抚张子立谪戍。

  二十五年,虏深入陕西,杀掠人畜。总督侍郎曾铣遂上复河套议曰:“我朝以东胜孤远,撤之内守,复改榆林为镇城。方初徙时,套内无虏。土地沃膏,草木繁茂,禽兽生息。当事之臣不以此时据河为守,乃区区于榆林之筑。此时虏势未大,犹有委也,失此不为。弘治八年,虏编筏渡河,剽掠官军牧马。十二年,拥众入寇。自后常牧套内,侵扰中原。孝庙有欲复之志而未及。逮至武庙,尝欲征之而未能。因使虏酋吉囊得以据为巢穴。祸根既种,窃发无时。出套则寇宣大三关,入套则寇延宁、甘固。生民涂毒,
...更多

殊域周咨录 - 卷二十四·北狄


  ◎兀良哈

  兀良哈本春秋时山戎地。秦为辽西郡北境。汉为奚、契丹所据。东汉征畋,其酋走匿松漠间。后魏之先,复居于此,号库莫奚。后属契丹,名兀良哈。元为大宁路北境。本朝洪武二十年,既城会州,建大宁部指挥使司,为重镇,在宣府、辽东之间,宿重兵。

  二十二年,故元宗室辽王阿里失礼及朵颜元帅等各部遣人入奏,愿内附为外藩,诏以地居之,在大宁之北境,立三卫焉。自锦义历广宁至辽河,曰泰宁卫;自黄泥洼逾沈阳铁岭至开原,曰福余卫;自全宁抵喜峰近宣府,曰朵颜卫。以阿里失礼为泰宁指挥使,塔宾贴木儿为指挥同知
...更多

殊域周咨录 - 卷二十五·女直


  ◎东北夷

  女直,古肃慎之地。在混同江之东,后汉谓之挹娄,元魏谓之勿吉,唐、隋曰黑水??。唐初渠长阿固郎始宋朝,开元中以其地为燕州,置黑水府,其后粟未??强盛,号渤海,黑水往属之。及渤海浸弱,为契丹所攻,黑水复擅其地,即金鼻祖之部落也。初号女真,后避辽东兴宗讳,改曰女直。臣属于辽,部族散居山谷,至阿骨打始大,易部建国曰金。灭辽,伪都于渤海上京,至海陵改为会宁村。金亡,归元。以其地广阔,人民散居,设水达达等路军民万户府五以总摄之(又名合兰府)。

  本朝永乐元年,遣行人邢枢偕知县张斌往谕
...更多

北风扬沙录 - 北风扬沙录


  元·陈准  

  金国本名朱里真,番语舌音讹为女真,或曰虑真。避契丹兴宗宗真名,又曰女直。肃慎氏之遗种,西海之别族也。或曰三韩辰韩之后,姓拿氏,于夷狄中最微且贱。唐贞观中,靺鞨来中国,始闻女真之名。世居混同江水东长白山,鸭绿水之源,南邻高丽,北接室韦,西界渤海铁离,东濒海。《三国志》所谓“挹娄”,元魏所谓“勿吉”,唐所谓“黑水靺鞨”者,今其地也。

  有七十二部落,不相统制。契丹阿保机乘唐衰,兴北方,吞诸番三十六,女真在其中。阿保机恐女真为患,诱豪左数干家,迁之辽阳之南而著籍焉,使不得与
...更多

十六国春秋别传 - 卷一 前赵录


  刘渊

  刘渊字元海,新兴匈奴人。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世居北狄。千有余岁至冒顿,袭破东胡,西走月氏,服丁零,内侵燕代,控弦四十万。汉祖患之,使刘敬奉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子孙遂冒姓为刘氏。建武初,入居西河美稷。后汉中平中,单于羌渠使子于扶罗将兵助汉讨平黄巾,会羌渠为国人所杀,于扶罗以其众留汉,自立为单于。属董卓之乱,寇掠太原、河东,屯于河内。于扶罗死,弟呼厨泉立,以于扶罗子豹为左贤王,即元海之父也。魏武分其众为五部,以左贤王豹为左部帅,其余部师皆以刘氏为之。太康中,改置都尉,虽分属五部,皆家于晋阳汾
...更多

十六国春秋别传 - 卷二 后赵录


  石勒

  石勒字世龙,上党武乡羯人。父周曷朱,勒生时赤光满室,白气自天属于庭中。长而壮健,有胆力,雄武好骑射。幼而力耕,每闻鞞铎之声,或在前后,归以告其母,母以作劳耳鸣,非不祥也。会并州刺史司马腾执诸胡山东,卖充军实,将诣冀州,两胡一枷,勒亦在中,东至平原卖与荏平人师欢为奴,每夜于野,尝闻鼓角之声,诸奴亦闻,归以白欢,欢惧而免之。欢家邻于马牧率汲桑,往来,勒以能相马,自托于桑,而佣于武安,临水为游军所囚,会有群鹿旁过,军人竞逐之,勒乃获免。俄而见一老父,谓勒曰:"向群鹿者,我也。君应为中州主,故相救耳。"勒拜
...更多

十六国春秋别传 - 卷三 前燕录


  慕容廆

  慕容廆,字奕落瑰,昌黎棘城人。昔高辛氏游于海滨,留少子厌越以君北夷,世居辽左,号曰东胡。秦汉之际,为匈奴所败,分保鲜卑山,因复以为号。曾祖莫护跋,魏初率其诸部入居辽西,从司马宣王讨公孙渊有功,拜率义王,始建国于棘城之北。见燕代少年多冠步摇,跋意甚好之,遂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摇,其后音讹遂为慕容焉。祖木延,左贤王,从毋丘俭征高丽有功,加号大都督父涉归,以全柳城之勋,进拜单于,迁邑辽东。于是渐变土风,自云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遂以慕容为姓。廆身长八尺,有大度,晋安北将军张华一见奇之,谓曰:"君后
...更多
上一页222324252627282930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高儒
清·艸衣
元·刘一清
(宋)释觉范
清·张登
宋·赵佶
清·李光地
(明)李渔
孔尚任
战国·吕不韦
柯劭忞
清·游戏主人
宋·吕本中
清·吕震名
储华谷
(明)楊英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