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杂史-史部

古籍分类-杂史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海东逸史 - 孙序


  洪惟我高宗纯皇帝大公至正,度越百王;御批通鉴辑览不削福藩位号,于分注且备列唐、桂二王本末附于后,以为千古兴亡鉴。至若鲁王之延息海隅,则并不得列于小朝廷数,故载纪亦从其略。然而南日孤舟,结朱家残局;流离琐尾,犹之崖山一块肉也。其间忠臣、义士,东浙为多,有如张、沉诸公始终抗节,势不能不行柴市之诛,我二祖列宗,未尝不谅其忠于所事;易名之典,光照汗青,凡以立万世臣极而寓教忠之至意也。于是明越遗献、据所见闻、■〈橐,处代石〉笔残山剩水间、撮录东荒碧血者,往往而有;若黎洲黄氏、谢山全氏先后撰述尤伙。大抵碑传之文,而所见异词、所闻异词、所传闻又...更多

海东逸史 - 海东逸史目录


  卷一监国纪(上)………………………………………………………………………(一)

  卷二监国纪(下)………………………………………………………………………(七)

  卷三家人传……………………………………………………………………………(一七)

  烈妃某氏、义妃周氏、元妃张氏、贞妃陈氏(贵嫔张氏、义阳王妃杜氏)

  卷四列传一……………………………………………………………………………(二一)

  张国维(子世凤)、朱大典(子万化、孙珏、吴邦璇)
...更多

海东逸史 - 卷一


  翁洲老民手稿

  监国纪(上)

  王讳以海,太祖第十子荒王檀九世孙也。父肃王寿镛,以崇祯九年袭封;十二年薨,子以派嗣。十五年,北兵破兖州,自缢死。十七年二月,诏以王绍封。三月,京师陷,王避兵南下。五月,福王立于南京,命徙封江广,暂驻台州。

  乙酉五月,南京亡。踰月,潞王常汸监国于杭州,不数日出降(按小腆纪年:诸臣请监国,不受。明季南略云:杭人拥戴之;大兵至,即开门率众降。是刻考异均注首见处,余不复)。闰六月九日(按纪年:东阳兵起在诸义旅后,此或当作十九日),原任兵部尚书右佥
...更多

海东逸史 - 卷二


  翁洲老民手稿

  监国纪(下)

  二年丁亥正月癸卯朔,王在长垣。

  辛未,王禡牙出师。提督杨耿、总兵郑联皆以兵来会。进郑彩建国公,封张名振定西侯、杨耿同安伯、郑联定远伯、周瑞闽安伯、周鹤芝平夷(小腆纪年作彝)伯、阮进荡胡(纪年作湖)伯、阮骏英义伯。以原任云南佥事林汝翥为兵部右侍郎。周鹤芝复海口,以参议(小腆纪年作参谋)林钥舞、总兵赵牧守之。进册贵嫔陈氏(小腆纪年作张氏)为元妃。

  二月壬申朔,克海澄。明日,攻漳平(南疆绎史作漳州。按漳平属龙岩州,此疑讹)
...更多

海东逸史 - 卷三


  翁洲老民手稿

  家人传

  妃某氏,王为世子时所纳。崇祯十五年,北兵破兖州,兄鲁王以派自缢死。王被执,诡称鲁王牧儿。见北兵掠王邸,眦忽流泪,怪之,旁有人曰:「此鲁藩之弟也」。北兵刃之,三击不中,骇曰:「汝有大福,我不汝害。前有一少女子甚丽,知是汝妻,犯之不从,死于墙下,汝其埋之」。王因得脱。绍兴监国,谥曰「烈妃」。

  元妃周氏,济宁人。王以崇祯十二年二月袭封鲁王,妃入宫已年余矣,遂进元妃。甫逾月,而京师陷。王避兵南下,妃时卧病不起,王强之,妃泣曰:「王速行,勿以妾故为王累」
...更多

海东逸史 - 卷四


  翁洲老民手稿

  列传一

  张国维字玉笥,号止庵(明季南略云:字正庵,号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历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应天巡抚。崇祯十七年三月,以兵部尚书兼右佥都御史赴江南、浙江,督练兵、输饷诸务。出都十日,而都城陷。五月,福王立于南京,召为戎政尚书。寻叙山东讨贼功,加太子太保,荫一子锦衣佥事。吏部尚书徐石麒(小腆纪年云:字宝摩,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乙酉嘉兴破,自经死。国朝赐谥忠懿)去位,众议归国维,马士英不用而用张捷(纪年云:捷,丹阳人,进士。南都陷,自缢死),国维乃乞
...更多

海东逸史 - 卷五


  翁洲老民手稿

  列传二

  余煌字武贞,号公逊,会稽人,天启五年进士第一。历官至右庶子,乞假归,遂丁外艰,服除久不起。鲁王监国,起礼部右侍郎,再起户部尚书,皆不就。明年,以武将横甚,拜煌兵部尚书,始受命。时内阁田仰与义兴伯郑遵谦争饷,两军格斗,喋血禁廷。煌至,叱之始去。乃申严军纪,将士稍戢。诸臣竞营高爵,请乞无厌;煌上言:「今国势愈危,朝政愈纷,尺土未复,战守无资。诸臣请祭,则当思先帝烝尝未备;请葬,则当思先帝山陵未营;请封,则当思先帝宗庙未亨;请荫,则当思先帝子孙未保;请谥,则当思先帝光烈未
...更多

海东逸史 - 卷六


  翁洲老民手稿

  列传三

  钱肃乐字希声,一字虞孙,号止亭,鄞县人;临江知府若赓孙、宁国知府敬忠兄子也。崇祯十年进士,授太仓知州,迁刑部员外郎,连丁内艰。

  乙酉五月,南京失守;六月,杭州继陷。闰六月,宁波乡官议纳款,肃乐建议起兵,诸生董志宁、华夏等遮拜。肃乐大呼倡首,士民集者数万人。肃乐乃建牙行事,郡中监司守令皆逃,惟一同知(按小腆纪年,同知为朱之葵)治府事,已赍图籍迎降,闻兵起,叩首请罪。肃乐索取仓库籍,缮完守具。会定海总兵王之仁既纳款而悔,入城与肃乐缔盟共守。闻鲁王在
...更多

海东逸史 - 卷七


  翁洲老民手稿

  列传四

  王之仁字囗囗(原阙),直隶保定人;官吴淞总兵,迁浙江定海总兵。在定海已纳款,得贝勒令,仍旧任。鄞之故太仆谢三宾者,家富耦国。方西行,见贝勒归,害钱肃乐等所为,乃贻书之仁,谓「潝潝訿訿,出自庸妄六狂生,而一稺绅和之。将军以所部来斩此七人,事即定矣。某当以千金为寿」。稺绅指肃乐,盖肃乐时年未四十也。会肃乐亦遣客倪懋熹以书告之仁,劝其来归。之仁两答书,约以十五日至鄞;而密语懋熹,令具燕犒,三宾不知也,方以为杀肃乐在旦夕。届期,之仁至,诸乡老大会于演武场。坐定,之仁出三宾书
...更多

海东逸史 - 卷八


  翁洲老民手稿

  列传五

  沈廷扬字季明,号五梅,崇明人。少为诸生,慕忠孝大节。崇祯中,由国子生为武英殿中书舍人。以海运功,擢户部郎中;寻加光禄寺少卿,仍督运,驻札登州。京师陷,福王立于南都,命廷扬以海舟防江;寻命兼理饷务,馈江北诸军。南都失守,航海至舟山,依黄斌卿。唐王在福建,授兵部右侍郎,总督水师。鲁王授户部左侍郎。王航海之明年四月,吴淞提督吴胜兆反正,以腊书来求援,斌卿不敢应,廷扬及都御史张煌言、给事中徐孚远、御史冯京第劝定西侯张名振就其约。名振遂率舟师同廷扬等北上,统水船二百余号直抵崇
...更多
上一页58596061626364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陆世仪
吴恩元
明·陈玮
清·李冠仙
崔护
周明泰
欧阳修
清·吕震名
清·彭际清
南北朝·谢赫
(东晋)法显
清·唐芸洲
清·吴长元
唐·司空图
(三國)韋昭註
(梁)释慧皎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