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政书-史部

古籍分类-政书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清朝通志 - 皇朝通志卷六十五


职官略二 ○职官略二 官制二 △官制二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理藩院 都察院 礼部 尚书【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吉嘉军宾凶之秩序学校贡举之法以赞邦礼】 左右侍郎【满洲汉人各一人顺治元年定掌祇若彝典以贰尚书汉人左右侍郎初制俱兼翰林学士衔其非翰林出身者不兼寻罢兼衔】 仪制司【郎中满洲二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三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嘉礼军礼凡朝廷典礼具上其仪而辨其名数以颁式于诸司三岁大比天下士掌其名籍焉】 祠祭司【郎中满洲二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三人蒙古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吉礼凶礼大祀中祀羣祀以岁时辨其序事与其用等以诏执事者而扬其...更多

清朝通志 - 皇朝通志卷六十六


职官略三 ○职官略三 官制三 △官制三 通政使司 大理寺 内务府 通政使司 通政使【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受天下章奏校阅送阁】 副使【满洲汉人各一人初设左右通政乾隆十三年改为副使去左右衔】 参议【满洲汉人各一人初分左右参议乾隆十三年省左右衔】 经历知事【满洲各一人汉人各一人掌出纳文移承受案牍】 笔帖式【满洲六人汉军二人登闻鼓厅笔帖式满洲汉军各一人登闻鼓初属都察院衙门康熙六十一年始并入通政司】 (臣)等谨按通政使司在明代为朝廷喉舌之总汇委寄过重奸蔽百出我朝达聪明目规制周详凡臣工封事由奏事处恭递直达御前其陈事之疏在内各部院则径送内昅在外督摭则送...更多

清朝通志 - 皇朝通志卷六十七


职官略四 ○职官略四 官制四 △官制四 太常寺 太仆寺 光禄寺 顺天府 鸿胪寺 国子监 钦天监 太医院 圣贤后裔世职 太常寺 卿【满洲汉人各一人或钦派大臣兼管掌祭祀礼乐之事初隶礼部后归本寺掌行】 少卿【满洲汉人各一人职任与聊同】 寺丞【满洲一人汉人二人】 典簿【满洲汉各人】 博士【满洲汉军汉人各一人司库满洲一人】 协律郎【汉人五人】 读祝官【满洲八人】 赞礼郎【满洲二十四人汉人十四人】 司乐【汉人二十三人归礼部统辖】 笔帖式【满洲九人汉军一人】 坛庙官【天坛地坛尉满洲各八人祠祭署奉祀汉人各一人祀丞汉人各一人太庙尉满洲十人社稷坛尉满洲五...更多

清朝通志 - 皇朝通志卷六十八


职官略五 ○职官略五 官制五 △官制五 领侍卫府 銮仪卫 八旗官制 领侍卫府 三旗领侍卫内大臣【六人】 掌统领侍卫亲军内大臣【六人】 散秩大臣【无定员俱掌先后宸御左右翊卫国初以八旗将士平定海内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天子自将爰抡其子弟命曰侍卫用备随侍宿直而宗室之秀外藩之侍子亦得预选统以勋戚大臣以重环卫之职焉】 侍卫【御前侍卫干清门侍卫俱无定员一等侍卫三旗六十人宗室九人二等侍卫三旗一百五十人宗室十八人三等侍卫三旗二百七十人宗室六十三人蓝翎侍卫三旗九十人汉人侍卫无定员掌宿卫扈从更番轮直凡六班班分两翼行幸驻跸宿卫如宫禁之制扈从则前导随行其分司职守...更多

清朝通志 - 皇朝通志卷六十九


职官略六 ○职官略六 官制六 △官制六 奉天府 奉天府 府尹【一人又特简奉天侍郎一人兼管掌一府之政令兼辖锦州府属初名辽阳府顺治十四年改今名其首领经历一人奉天府县各官向俱满汉兼用乾隆十六年定制专用旗员】 府丞【一人掌府属之学校】 治中【一人】 通判【一人】 (臣)等谨案奉天所属锦州各官亦分载直省各门故不复叙 直省文职 漕运各官 河道各官 盐政 学政 关税各差 司道 府 直隶州 州县 直省文职 总督【直隶一人江南江西一人福建浙江一人湖北湖南一人四川一人陜西甘肃一人广东广西一人云南贵州一人掌综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直隶初设巡抚后加总...更多

清朝通志 - 皇朝通志卷七十


职官略七 ○职官略七 官制七 △官制七 盛京将军等官 新疆各官 各处驻札大臣 各省驻防 直省武职 宗室王公封爵 王府官属 公主府属 藩属各官 土官 盛京将军等官 盛京【将军一人掌镇抚留都安辑旗民董率文武副都统三人各守分地以赞其治盛京等处驻防城守尉十人协领十人佐领一百二十四人防御九十二人骁骑校二百有四人掌巡防讥察之事又有委官一百人皆以七品冠带食领催前蜂钱粮将军衙门主事一人笔帖式十有一人各处驻防衙门笔帖式十有三人仓官六人分掌行移案牍粮储出纳之事】 吉林【将军一人掌镇守吉林乌喇等处地方缮固镇戌绥和军民秩祀山川辑宁边境副都统五人各守分地以赞其...更多

清朝通志 - 皇朝通志卷七十一



职官略八
○职官略八
官阶
勋官
命妇
禄秩
官品
△官阶
本朝增定官制凡文职十八阶旗员武职九阶汉人武职十三阶凡恭遇覃恩均给封赠而无散官之名今依会典所载文武官阶分晰如右
文官阶
武官阶
文官阶
正一品光禄大夫从一品荣禄大夫正二品资政大夫从二品通奉大夫正三品通议大夫从三品中议大夫正四品中宪大夫从四品朝议大夫正五品奉政大夫从五品奉直大夫正六品承德郎从六品儒林郎正七品文林郎从七品征仕
...更多

清朝通志 - 皇朝通志卷七十二


选举略一 ○选举略一 (臣)等谨按选举之义昉自虞周汉以前举士举官类出一途自唐以试士属礼部以选官属吏部而科举铨选乃判为两事厯代言考续者或六条或四善或置审官院考课院或立三任二任之等或定考满考察之程言学校者有博士弟子之员数有京都学州县学之设有外舍内舍上舍之升有教授学正山长学录教谕之官有国学府州县学之规此皆可以考证异同而得失因之互见者也我朝监往代以立隆文治武功重熙累洽简任贤才未有如此其众也赏罚黜陟未有如此其公也师儒讲习未有如此其也钦惟我皇上缵列圣之鸿规文武并进劝惩化导法制相维颁钦定四库文为艺林标准亲幸贡院赐以宸章增建辟廱亲临讲学太和翔洽远近同...更多

清朝通志 - 皇朝通志卷七十三


选举略二 ○选举略二 选举制 【举官】 △选举制 【举官】 (臣)等谨按举士举官分为二途肇始于唐文职武职之分选于吏部兵部亦自唐分之盖以荐举征辟失实徇私朝廷未收得人之益已不胜门户党援之习诚不若归于画一之制其道简而易操故自宋以来踵而行之未之或易也我朝列圣相承加意旁求片善徽微长悉邀甄录诏王公贝勒满汉诸大臣各举所佑以副立贤无方之至意而部例所定永为法守者又复至精至密皇上道隆继述金鉴独操权衡铨典因时损益务使官称其职无滥无滞以大公至正之心为因材器使之用凡铨选保举文武员弁一经引见才具优劣烛照无遗臣工皆不得守其柄而行其私法良意美立万世举官之极则彼前代之...更多

清朝通志 - 皇朝通志卷七十四


选举略三 ○选举略三 考绩 △考绩 (臣)等谨按三载考绩列于虞书六计弊吏详于周官诚巨典也西汉以六条察二千石东汉掌于三公委晋考课之制芜而不备唐之课最条目纷如宋承五代之后民乐便安吏易为治故其时节目疎阔亦各因其势而然也元之六事专尚简要明世责归部院多循资格其甄别去取奉行文具而己我朝法制详密黜陟严明列圣训谕皆殷殷以察吏安民为首皇上澄清吏治凡属考课卓异之员声名既悉于平时才具又得诸引见所由吏饬廉隅将娴军旅内外百司莫不恪供厥职谨按我朝体制考课之人六部卿寺官属则尚书侍郎卿监主之侍卫及护军官属则领侍卫内大臣主之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则各都统主之直省文武职则督抚...更多
上一页909192939495969798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如惺
(唐)李鼎祚
清·蒋国祚
(明清)不著撰人
(宋)张预
晋·郑思远
隋·苏玄朗
坐花散人
宋·晁逈
清·龚自珍
元·王重阳
宋·王应麟
唐·王敷
清·黄遵宪
(清)海宁陈元龙广陵
后汉·赵晔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