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职官-史部

古籍分类-职官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增定国朝馆课经世宏辞 - 增定国朝馆课经世宏辞卷之十三


太原王锡爵元驭父增定 四明沈一贯肩吾父参订 诗类(二) ◆诗类(二) 七言律诗 七言排律 七言绝句 古歌 ○七言律诗 早朝赐宴(解缙) 早朝(解缙) 应制(解缙) 春夜漫兴(王帏) 侍驾从畊承恩宴作(刘基) 天寿节侍宴奉天殿三首(宋濂) 早朝(方孝孺) 天寿节赐宴回(方孝孺) 奉天殿进元史(高启) 清明呈馆中诸公(高格) 玊堂秋兴(高启) 梅花三首(陶安) 二月十一日太学释奠(吴伯宗) 侍游东苑(全思诚) 中京书事(郭翀) 元旦趋朝值雪(吴公达) 退朝(丁显) 武英殿应制(刘仲质) 奉天殿早朝(刘仲质) 湘王殿下之国(宋讷)...更多

增定国朝馆课经世宏辞 - 增定国朝馆课经世宏辞卷之十四


太原王锡爵元驭父增定 四明沈一贯肩吾父参订 台省名臣章疏类(一) ◆台省名臣章疏类(一) 谏迎佛疏(王守仁) 陈言边务疏(王守仁) 处置平复地方以图又安疏(王守仁) 上孝宗皇帝疏(李梦阳) 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请诛贼臣疏(杨继盛) 谏马市疏(杨继盛) 扶植国本疏(林俊) 总论天下郡县疏(杨愽) 惩贪吏疏(杨巍) 申饬吏治疏(杨巍) 议处边务疏(王一鹗) 甄叙勋臣疏(王一鹗) 弭灾异疏(王一鹗) 议处教职疏(沈鲤) 停减买办疏(宋□) 裁定塩■〈氵厺〉事宜疏(宋纁) 绥戢地方疏(宋纁) 疏通钱法疏(石星) 职掌事宜疏(石星) 正风俗...更多

增定国朝馆课经世宏辞 - 增定国□馆课经世宏辞卷之十五


太原王锡爵元驭父增定 四明沈一贯肩吾父参订 台省名臣章疏类(二) ◆台省名臣章疏类(二) 劾元辅不奔丧疏(邹元标) 论江陵不守制疏(吴中行) 斥辅臣回籍守制疏(赵用贤) 奏赐元宰终丧疏(艾穆沈思孝) 严加修省疏(邹元标) 广开言路疏(沈思孝) 请立东宫疏(刘复初) 乞召赣直诸臣疏(陈与郊) 乞遵祖制题名疏(陈与郊) 乞停止助工之议疏(陈与郊) 请潞王之国疏(陈与郊) 注意遗贤敬举所知疏(陈与郊) 安战民艰疏(陈与郊) 恳乞归养疏(陈与郊) 议饬吏治疏(杨堥相) 广恤典疏(王治) 建文陵庙及景泰庙号议(万象春) 乞停取帑银疏(姚德...更多

在官法戒录 - 在官法戒录序


天下之人无过善不善之两途而人之慕乎善而远不善也则不外于法戒之两念予有四种遗规之刻盖冀天下人无男女少长贵贱贤愚均有所观感兴起见善者而以为法见不善者而以为戒也云尔既又思之人有在四民之外势所不能无而又关系民生之利害吏治之清浊不可以无化诲者则官府之胥吏是也古者三百六十之属皆有府史胥徒府掌廪藏者即今之库吏也史掌文案者即今之吏典也胥即今之都吏为徒之什长徒即今之隶卒也是为庶人在官其禄同于下士其田在远郊之地充人掌之春秋月吉读法书其孝友睦婣得与于乡举里选之列故当时僚隶舆台之守法循分岂惟风俗之醇抑上之人教养成就之有其具也秦燔诗书人以吏为师汉制能讽书九千字...更多

在官法戒录 - 在官法戒录卷之一


粤西陈弘谋榕门编辑 昆山葛正笏搢书 长洲张凤孙少仪同订 临川李安民书臣参校 总论 ◆总论 太公阴符曰。治乱之要。其本在吏。吏有重罪十。一、吏苛刻。二、吏不平。三、吏贪污。四、吏以威力胁民。五、吏与史合奸。六、吏与人无惜。七、吏作盗贼。使人为耳目。八、吏贱买贵卖于民。九、吏增易于民。十、吏震惧于民。夫治者有三罪、则国乱民愁。尽有之、则民流亡而国不可守。又曰、为吏守职。为民守事。各居其道、则国治。国治、则都治。都治、则里治。里治、则家治。家治、则善恶分明。善恶分明、则国无事。国无事、则外不怀怨。内不徼争。 【后汉书注】 周官自府吏胥...更多

在官法戒录 - 在官法戒录卷之二


粤西陈弘谋榕门编辑 昆山葛正笏搢书 长洲张凤孙少仪同订 临川李安民书臣参校 法录上 ◆法录上 萧何、沛人。以文母害、 【用文法能公平也、】 为沛主吏 【犹都吏、】 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及高祖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沛公为汉王、何为丞相。进韩信、东定三秦。何收巴蜀、填 【音镇】 抚谕告、使给军食。汉王数失军、何常兴关中卒补缺。上以此专任何关中事。汉王即皇帝位、以何功最盛、封酇侯。食邑八...更多

在官法戒录 - 在官法戒录卷之三


粤西陈弘谋榕门编辑 昆山葛正笏搢书 长洲张凤孙少仪同订 临川李安民书臣参校 法录下 ◆法录下 孙伏伽、贝州武城人。仕隋。以小吏补万年法曹。高祖武德初、上书言事。至诚慷慨、据义恳切、绝无所讳。帝大悦、以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疋。后累迁大理卿。出为陕州剌史、致仕。始伏伽拜侍御史时、先被内旨、而制未出。归卧于家。无喜色。顷之、御史造问、子弟惊白、伏伽徐起见之。时人称其有量。伏伽与张元素、在隋时皆为令史。太宗尝问元素官立所来、深自羞汗。伏伽虽广坐、陈说往事、无少隐焉。 【唐书】 以小吏得微职、能于上前慷慨论事、不畏逆鳞、则为吏时、必能主...更多

在官法戒录 - 在官法戒录卷之四


粤西陈弘谋榕门编辑 昆山葛正笏搢书 长洲张凤孙少仪同订 临川李安民书臣参校 戒录 ◆戒录 张汤。杜陵人。父为县吏。汤为儿时、守舍。鼠盗肉。汤掘得鼠、掠治讯鞫、取鼠磔堂下。父视其文辞、 【所作狱辞。】 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父死后、汤为长安吏。迁太中大夫、与赵禹共定律令、务在深文。为廷尉、治狱必舞文巧诋。深刻吏多为爪牙用。汤始为小吏、干没、 【取他人利以为已有也。】 与长安富贾交私。及列九卿、阳收接天下名士。巧排大臣、自以为功。为御史大夫七年。有罪自杀。 【汉书】 张汤为酷吏之首、其深刻残猛、自儿时已然、虽若出于天性、要因其父...更多

土官底簿 - 土官底簿


《四库全书 土官底簿》  (明)不着撰人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二

  土官底簿

  职官类一

  官制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土官底簿二卷原本不题撰人姓名朱彛尊跋但云抄之海盐郑氏亦不言作者为何人凡明正德以前云贵诸省土司爵氏因袭皆载焉观其命名与缮写之式疑当时案牍之文而好事者録存之也所载云南百五十一家广西百六十七家四川二十四家贵州一十五家湖广五家广东一家共三百六十三家其官虽世及而请袭之时
...更多

吏皖存牍 - 序


光绪庚子夏拳匪哄京师攻列国使署急联军入天津西上而东南复扰诸党匿湘汉瞰长江所称南部自立军者也方诸党之起见武昌金陵皆大府拥重兵皖据中权兵独弱大通者古吴楚鹊渚战场也其地握盐货之冲大江南北皆盗薮绝无偏师镇制其间于是青阳盗起桐城乱民辄南走聚者数千人当是时皖帅不能军澹然卧桐东江上逼大通危甚未几乃闻观察许公鼎霖榷大通将夜渡江入桐边捕乱党壮之翌日而大通裕溪数百里水师叛应羣盗纵戈船火巨炮攻榷局乱民大掠廛市间许公微服走江上汹汹大乱作矣越日猝闻皖军数百人突至大通横岸上贼逼岸大破之不终日乱辄止青阳盗逼城下益诛乱首讨平之军则闯然若天降于是皖江千里舟楫晏然江帅刘...更多
上一页161718192021222324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李清照
清·沈青芝
战国·尉缭
明·史玄
(唐)吴兢
金·马钰
元和观我斋主人
解缙
(清)钮琇
明·唐甄
清·周二学
唐·南卓
(清)鄭用錫
明·余象斗
(宋)王贵学
汉·王充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