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周易梅花-易部

古籍分类-周易梅花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易经(白话版) - 易经·系辞下传


(一)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1)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2)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3)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雙然示人简矣。(4)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5)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6)
...更多

易经(白话版) - 易经·序卦传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

  【白话】乾为天,坤为地,有天地,然后万物才产生,盈满天地之间的,唯有万物,所以乾坤卦后,接着为屯卦。屯的意思是盈满的意思,是万物始生之意,万物刚生下来,必定都是蒙昧的,故屯卦后,接着是蒙卦。蒙的意思,就是蒙昧,亦即是万物在稚小的时候,不可以不养育,所以接着是需卦。
...更多

易经(白话版) - 易经·杂卦传


  《杂卦传》是将繁杂的六十四卦卦名,加以精要的解释,因不依《序卦》的次序,所以叫《杂卦》。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着。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则饬也。剥,烂也;复,反也。晋,昼也;明夷,诛也。井通,而困相遇也。

  【白话】乾卦是刚健的;坤卦是柔顺的。比卦与人相比,是快乐的,
...更多

易经(白话版) - 附录 易经问答



  1、什么是“三易”?

  据《周礼·春宫·大卜篇》记载,易有三种,或曰三个系统。即:夏代之易,曰《连山》;商代之易,曰《归藏》;周代之易,曰《周易》。三易,就是夏易、商易、周易的总称。

  夏易和商易早己失传,故内容不详;而周易则传承至今,就是今天所谓的《周易》即《易经》。

  三易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又)四。”

...更多

易经证释 - 例言



例言

  易自伏羲画卦。亦文亦画。本合图画文字为一。虽太极等图。系后世传出。源流自远。讲易时。应并及各图。以资参证。

  易为圣人明天道以立极。立人道以制教。本为明道而作。有关内修性命之功甚多。故讲易应注

  易既本天地之道为教。内中多阐神鬼之德。阴阳之情。习易者。必有敬信之诚。而讲易时。应注重人神因果之理。

  易明神道。为明性命之源。吉凶祸福。均属易
...更多

易经证释 - 序


宗主序

  易道玄微。至于无名无形。易道广博。包乎万物万事。盖有天地以后。无物不在易中。未有天地以前。一气即为易体。故先后天之名。首着于易。天地鬼神之情。尽备于易。性命道德之言。皆详于易。生死变化之数。均述于易。以言天地。则尽其神。以言人物。则概其道以言往。则溯诸无始、而立其极。以言来。则推至无尽、而明其化。以修、则道立而德成。以行、则事理而物顺。以其功言、则成王道之治、而无所为。以其体言、则符仙佛之真、而大有得。以用于寻常。而不悖于情性。以致其远大。而能底于中和,是为道德之宗。命数之本。
...更多

易经证释 - 全易大旨及习易要例


宣圣讲义
孔子
  易之为书。传自上古。伏羲氏始画八卦。初具规模。后之圣人。绍述推衍。制卦既备。列爻亦明。唐虞三代。各有演习。分为连山归藏乾坤之易。文王重加纂序。宏以文章。变其占例。着为典则。周公绍之。详陈论议。博采遗言。撰为至教。是今传之易也。

  上古无文字。制作文物均极简陋。伏羲览河图洛书而后制卦象。是则文字之所始也。虽当时类无文章。有如图画。实则象意之字。犹之鸟官氏之象形字也。字虽传于鸟官。画实创于伏羲。其象形之字
...更多

易经证释 - 乾卦


宣圣讲义
孔子
  易经一书。自分数类。曰卦、曰辞、曰传、曰图。合之曰易经。实则卦与爻辞为经。余则传也。图说也。卦与辞又非同类。卦象在前。文辞在后。文辞亦有所别。有属原辞。传于口者。有属后人推衍成文者。有从他易续纂其言者。有合古今占候明着其义者。故易有数体。而皆以卦爻为主。卦爻自古迄今末有异也。虽因序有先天后天之殊。其卦末变也。因占有连山归藏之别。其象末易也。故伏羲文王易有异。而卦无异。用有殊。而象不殊。则以卦皆此卦。象皆同象也。卦用无尽。则其
...更多

易经证释 - 坤卦


宣圣讲义
孔子
  坤卦卦象亦同乾、以六爻成象。而爻则异。乾为。明数之奇,坤为。明数之偶。数始于一。成于二。坤爻即二也。二者两一。者两一。明所出也。坤出于乾。而为乾之变。故生于。而为之变以变则成。一变为二。变为。此其本体之变。非人为也。盖者奇。两则成偶。既为两。自成。而体变矣。故坤爻者。实乾爻之所变也。何以有变。则由其气之行。而数之极也。乾为数始。为气先。始必有终。先必有后。而极则必变矣。奇变必偶。变必。此不易之序也。何所本乎。曰本于河图生成之
...更多

易经证释 - 图象


宣圣讲义
孔子
  易之为书。自来仅具图象。无文章也。至唐虞以后。始由象而增以字。

  由言而演而为文。文字既传。图象反晦。此则后人舍本逐末之过也。

  要知伏羲画卦之时。未有文字。语言可口传。不可记录。仅以图象载之版册。而将意义传于语言。果不得其师。则不明其义。徒执图象。不能通其用故也。

  然既有图象复得
...更多
上一页111213141516171819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崔时佩
清·林枫
(元)辛文房
(唐)李绛
宋·王铚
清·毕沅
明·沖虛子
明·俞彦
清·沈起
(清)乐钧
(清)钮琇
清·顾仲
唐·李冲昭
(北宋)歐陽脩
清·陆应旸
清·郭庆藩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