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诸子-子部

古籍分类-诸子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鬼谷子 - 抵巇第四


  抵,擊實也。巇,釁隙也。牆崩因隙,器壤因釁。而擊實之,則牆器不敗,若不可救,因而除之,更有所營置,人事亦由是也。

  物有自然,事有合離。

  此言合離,若乃自然之理。

  有近而不可見,遠而可知。近而不可見者,不察其辭也;遠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

  察辭觀行,則近情可見;反往驗來,則遠事可知。古猶今也,故反考往古,則可驗來,故曰:反往以驗來。

  巇者,罅也,[山
...更多

鬼谷子 - 飛箝第五


  飛,謂作聲譽以飛揚之;箝,謂牽持緘束,令不得脫也。言取人之道,先作聲譽,以飛揚之。彼必露情竭志而無隱,然後因其所好,牽持緘束,令不得轉移。

  凡度權量能,所以徵遠來近。

  凡度其權略,量其材能,為遠作聲譽者,所以徵遠而來近也。謂賢者所在,或遠或近,以此徵來,若燕昭尊隗,即其事也。

  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別是非之語;

  言遠近既至,乃立賞罰之勢,制能否之事,事勢既立,必先察黨與之同異,別言語
...更多

鬼谷子 - 忤合第六


  大道既隱,正道不得,坦然而行,故將合於此,必忤於彼,令其不疑,然後可行其意,即伊、呂之去就是也。

  凡趨合倍反,計有適合。

  言趨合倍反,雖參差不齊,然後施之計謀,理乃適合。

  化轉環屬,各有形勢,反覆相求,因事為制。

  言倍反之理,隨化而轉,如連環之屬。然其去就,各有形勢,或反或覆,理自相求,莫不因彼事情,為之立制也。

  是以聖人居天地之間,立身御世,施教揚
...更多

鬼谷子 - 揣篇第七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量權不審,不知強弱輕重之稱;揣情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何謂量權?曰:度於大小,謀於眾寡,稱貨財之有無。

  多少、饒乏、有餘不足幾何?辨地形之險易,孰利孰害?謀慮,孰長孰短?君臣之親,疏孰賢孰不肖?與賓客之知睿,孰少孰多?觀天時之禍福,孰吉孰凶?諸侯之親,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變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側孰便?能知如此者,是謂權量。

  天下之情,必見於權也。善修量權,其情可得而知之。知其情而用之者,何適而不
...更多

鬼谷子 - 摩篇第八


  摩之符也。內符者,揣之主也。

  謂揣知其情,然後以其所欲摩之,故摩為揣之術。內符者,謂情欲動於內,而符驗見於外。揣者,見外符,用知內情,故曰:符為揣之主也。

  用之有道,其道必隱。

  揣者所以度其情慕,摩者所以動而內符。用揣摩者,必先定其理,故曰:用之有道。然則以情度情,情本潛密,故曰:其道必隱也。

  微摩之以其所欲,測而探之,因符必應。其應也,必有為之。

  言既揣知其
...更多

鬼谷子 - 權篇第九


  說之者,說之也。說之者,資之也。

  說者,說之於彼人也。說之者,有資於彼人也。資,取也。

  飾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損也。

  說者,所以文飾言語,但假借以求人於彼,非事要也。亦既假之,須有損益,故曰:假之者,損益之謂也。

  應對者,利辭也。利辭者,輕論也。

  謂彼有所問,卒應而對之者,但便利辭也。辭務便利故所。

  成義者,明之也。明之
...更多

鬼谷子 - 謀篇第十


  為人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

  得其所因,則其情可求;見情而謀,則事無不濟。

  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參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擁,始於古之所從。

  言審情之術,必立上智、中才、下愚三者,參以驗之,然後奇計可得而生。奇計既生,莫不通達,故不知其所擁蔽,然此奇計非自今也。乃始於古之順道而動者,蓋從於順也。

  故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
...更多

鬼谷子 - 決篇第十一


  為人凡決物,必托於疑者,善其用福,惡其有患,害至於誘也。

  有疑然後決,故曰:必托於疑者。凡人之情,用福則善,有患則惡。福患之理未明,疑之所由生,故曰:善其用福,惡其有患。然善於決疑者,必誘得其情,乃能斷其可否也。

  終無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則不受也。奇之所託。

  懷疑曰惑,不正曰偏。決者能無惑,偏行者乃有通濟,然後福利生焉。若乃去其福利,則疑者不受其決;若有利於善者,隱托於惡,則不受矣。致疏遠,謂疑者本其利善而決者隱其利善之情,反託之
...更多

鬼谷子 - 符言第十二


  發言必驗,有若符契。故曰:符言。

  安徐正靜,其被節無不肉。

  被,及也。肉,肥也。謂饒裕也。言人若居位能安徐正靜,則所及人節度,無不饒裕。

  善與而不靜,虛心平意,以待傾損。

  言人君善與事結,而不安靜者,但虛心平意以待之,傾損之期必至矣。

  有主位。

  主於位者,安徐正靜而已。

  目貴明,耳
...更多

鬼谷子 - 轉丸胠亂


  二篇皆亡。

  或有《莊周·胠篋》而充次第者。按鬼谷之書,崇尚計謀,祖述聖智,而《莊周·胠篋》乃以聖人為大盜之資,聖法為桀跖之失,亂天下者,聖人之由也。蓋欲縱聖棄智,驅一代於混茫之中,殊非此書之意,蓋無取焉。或曰:《轉丸》、《胠篋》者,本經《中經》是也。
...更多
上一页171819202122232425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王宗岳
唐·法琳
清·张宜明
明·洪自诚
明·徐复祚
明·项穆
唐·僧彦悰
宋·郭允蹈
张震南
清·张景星
明·顾炎武
宋·吴自牧
清·熊应雄
(清)叶德辉
(清)严可均 辑
唐·沈知言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