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白话二十四史-从部

古籍分类-白话二十四史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白话明史 - 陈公传


  陈公,不知其名字,淳皇后的父亲。洪武二年(1369)追封为扬王,其妻为扬王夫人,立祠于太庙东。洪武三年,有人说扬王墓在盱眙,中都临濠府的守臣进行考察,认为可信。于是太祖命中书省在墓地立庙,设祠祭祀,奉祀一人,守墓户二百一十家,他们世世代代免服劳役。太祖自做《扬王行实》一文,并令翰林学士宋濂撰写碑文,大意是:

  “王,姓陈,世代为维扬人,不知其名字。宋代末期,名列军籍,随大将军张世杰扈从宋卫王赵籨。至元十六年(1279)春,世杰与元兵战,大败,士卒多溺死,王幸能上岸,与一二同行者砌石支破釜,煮所剩无几的粮食以
...更多

白话明史 - 吕本传


  吕本,凤阳府寿州人,懿文太子次妃之父。曾在元朝为官,为元帅府都事。后投奔太祖,授中书省令史。洪武五年(1372)任吏部尚书。六年改为太常司卿。七年四月,御史台奏称他“奉职不勤谨”。于是下诏免其官爵,罚他到功臣庙去服劳役。其后赦免,调任北平按察司佥事。太祖召见本及同时受命的杨基、答禄与权,告谕他们说:“监察官之设,目的在整肃纲纪,澄清吏治,不是专门处理刑罚事务。尔等去要克尽职守,务要明白大体,不要像一般官吏那样拘于执法行刑的具体事务。好事虽然小,若不断做下去,将积成大德;犯的过失虽小,若长期犯过,将成为元凶。你难道没看见上冲云霄的楼...更多

白话明史 - 孙忠、孙继宗传


  孙忠,字主敬,山东邹平人。初名愚,宣宗为他改名忠。起初任永城县主簿,监督民工营建天寿山陵,有功升鸿胪寺序班,选其女入皇太孙宫中。宣宗即位,册封忠之女为贵妃,授忠为中军都督佥事。宣德三年(1428),皇后胡氏被废,册封孙贵妃为皇后,封忠为会昌伯。忠曾面向皇帝告假归里,宣宗恩准并赐诗送行,还命宦官陪伴。回朝后,皇帝皇后又亲去慰劳。忠妻董夫人多次被召入宫,赏赐不断。

  正统年间,皇后为皇太后。忠生日那天,太后派人将赏赐送到忠家里。当时王振专权,祭酒李时勉被戴上枷锁囚禁于国学之门。忠请使转奏:“臣蒙厚恩,希望赦李祭
...更多

白话明史 - 张温传


  张温,不知何许人。跟从太祖渡江,授予千户,积功被授予天策卫指挥佥事。跟从大军收复中原,攻克陕西,攻下兰州并在此镇守。元将领扩廓侦知大将军南还,从甘肃率步骑蜂拥而至。诸将请求固守以待增援,张温说:“敌人从远方而来,不知我军虚实,乘黑夜攻击敌人,可以挫败其锐气。倘若敌人不撤退,那时再固守也不晚啊。”于是整兵出战,元兵稍后退。继而重重围城,张温收兵固守,敌人进攻而不能攻下,不得不撤退。太祖称之为奇功,提升为大都督府佥事。不久,又任命兼任陕西行省都督府佥事。

  当兰州受围困时,元兵趁黑夜用梯登城。千户郭佑醉倒了,其
...更多

白话明史 - 周寿、周..传


  周寿、周彧,周能之子。周能,字廷举,顺天府昌平州人。其女为英宗妃子,生宪宗,是为孝肃皇太后。英宗复辟,授能为锦衣卫千户。

  能卒,长子周寿继承父亲职位。宪宗登基,升寿为左府都督同知。成化三年(1467)封庆云伯,赠能为庆云侯。周寿因为是太后弟,恣意横行。当时正禁止勋戚请乞庄田,而寿竟敢犯禁乞请涿州田六十二顷,不得已而赐给他。曾奉使出京,取道徐州吕梁洪,多带商船。主事谢敬不准,寿与他争论起来,上章弹劾,致使谢敬被撤职。十七年进侯爵,子弟同授锦衣卫官的七人,能追赠太傅、宁国公,谥崇靖。孝宗即位,加寿为太保。这时
...更多

白话明史 - 张鹤龄、张延龄传


  张鹤龄、张延龄,张峦之子。张峦,孝宗敬皇后的父亲。弘治四年(1491)封寿宁伯。皇太子立,进为侯。死后赠昌国公,其子鹤龄嗣侯爵位。弘治十六年,次子延龄也由建昌伯进为侯爵。

  鹤龄兄弟都非常骄横,纵家奴强夺百姓田地房屋,劫狱,多次犯法。孝宗遣侍郎屠勋、太监肖敬审问属实,依法惩办这些家奴。敬将惩处结果奏报皇帝,皇后大怒,帝也假怒,而事后召敬安慰道:“你的话是对的。”赐他以金。给事中吴世忠、主事李梦阳均因劾奏延龄几乎得罪。有天,帝游南宫,鹤龄兄弟入宫侍奉。酒饮一半,皇后、皇太后及鹤龄母亲金夫人起身更衣,随即出去游
...更多

白话明史 - 陈万言传


  陈万言,世宗肃皇后的父亲,大名府人,起家于生员。嘉靖元年(1522)授鸿胪卿,后改都督同知,赐府宅于黄华坊。第二年又诏令为他建府宅于西安门外,费金数十万。工部尚书赵璜认为西安门靠近皇宫,建立万言的宅第不要建得过高。世宗大怒,将营缮郎翟瞞逮捕下狱。言官余瓒等劝谏,皇帝还是不准。不久,封万言为泰和伯,其子陈绍祖授尚宝寺丞。

  第三年,万言请求赐武清、东安两地的田各千顷以为庄田。皇帝诏令户部勘测闲田赐与。给事中张汉卿上书说“:万言发迹于儒生,与皇室联姻,应当自己检点些才是,成为亲戚邻居表率。但是他不守本分,乞请无
...更多

白话明史 - 郑国泰传


  郑国泰,神宗郑贵妃兄郑承宪之子。贵妃受神宗宠爱,郑氏父子、宗族恃势骄横,而神宗全不理会。承宪官至都督同知,死后其子郑国泰请求承袭,皇帝则授他为都指挥使。给事中张希皋奏称“:指挥使以下至都督等职,不宜授与承宪之子。若贵妃家族蒙如此厚恩,皇后家族又将如何优待。”但这奏章并未上报皇帝。

  这时,廷臣怀疑郑贵妃有夺取皇后位置的意图,都上书报告皇帝。国泰为此不安,忙上书请立太子。其侄子承恩也说皇太子之位不宜久空。大学士沈一贯也劝皇帝立太子。皇帝不听,并下诏夺国泰俸禄,贬承恩为民,但关于议论郑贵妃的话一直未息。
...更多

白话明史 - 刘文炳传


  刘文炳,字淇筠,宛平人。祖父刘应元,娶徐氏,生女,入宫,即庄烈帝生母孝纯皇太后。应元早死,庄烈帝即位封太后弟刘效祖为新乐伯,这就是文炳的父亲。效祖于崇祯八年(1635)去世,文炳袭新乐伯爵位。九年进为新乐伯。

  崇祯十三年(1640),宫中供奉太后遗像,有人说不大像太后,皇帝不高兴,遣司礼监太监王裕民同武英殿中书,到文炳府第,据文炳的祖母徐氏口授而绘制皇太后遗像进呈,大家都说:“很像。”皇帝大喜,命选良辰吉日,由仪仗队护送,皇帝在归极门俯伏迎入,供奉于奉慈殿,早晚上食,如同生人一样。追赠刘应元为瀛国公,封徐
...更多

白话明史 - 郑和传


  郑和,云南人,即世人所称的三保太监。最初在燕王府侍候燕王,后来随从起兵有功,累升为太监。

  成祖怀疑惠帝流亡海外,想寻找他的踪迹,并想向海外炫耀武力,显示中国的富强。永乐三年(1405)六月命郑和与搭档王景弘等人出使西洋。他率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带上许多金币,同时为此建造了六十二艘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他们从苏州刘家河出发,泛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启航,首先到达占城,以后逐个走遍各个番国,向他们宣布天子的诏令,并向他们的君长赐赠礼物,如有不服便以武力相威胁。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国,各番国的使
...更多
上一页111213141516171819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王用臣
清·冒广生
(宋)苏轼
郝月如
清·林枫
(梁)释慧皎
唐·齐谁
汉·刘向
后晋·刘昫等
薛涛 李冶
清·吴衡照
宋·陈公亮
(明)朱鼎臣
宋·赵佶
清·吴衡照
宋·孙光宪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