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兵家-子部

古籍分类-兵家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投笔肤谈 - 上卷·本谋第一


  [题解]本谋者,以谋为本也。《太公传》曰:“其事多兵权与奇计,后之言兵者,皆宗太公为本谋。”名篇之义,盖取诸此。若夫赵充国曰:“帝王之兵,贵谋而贱战。”岳武穆曰:“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则信乎!谋乃行师之本,非谋无以制胜于万全。故以为第一篇。通篇作二节看:首至“圣王〔之所〕不免也”,总是先叙兵兴有害;后半篇则尚谋以免害也。  1。凡兵之兴,不得已也。国乱之是除,民暴之是去,非以残民而生乱也。  [批评]首言“不得已”,垂训之意何深!

  [原注]兵因除乱去暴而兴,正见不得已处,此一篇大旨。
...更多

投笔肤谈 - 上卷·家计第二


  [题解]家计者,保自家之计也,犹云家业。朱子曰:“用兵先须立定家计。”名篇之义取此。夫上篇谋先料己,则凡己之情实,辨之甚明,急当完备家计,使不可败,然后图敌之胜也。故次于《本谋》为第二篇。

  11。用兵之道,难保其必胜,而可保其必不败。不立于不败之地,而欲求以胜人者,此徼幸之道也,而非得之多也。

  [批评]首言当多,不可徼幸,何等斟酌!

  [原注]敌若有备,未必能胜,故为难保。我若有备,自不至于败,故为可保。与上篇“有不败之道,而无必败敌之道”意同。凡欲胜人,
...更多

投笔肤谈 - 上卷·达权第三


  [题解]达权者,通达权变也。家计既立,则凡军中之事,备之周密,已不败矣。然欲取胜,犹须见微知著,随机转移,以通达夫权变,而不可胶弦袭辙也。故以《达权》为第三,而继于《家计》之后。

  20。凡兵出于国,民和于野,固当以必死为节,必克为志,尤先于达权。

  [批评]首言“达权”,最有见。  [原注]权,秤锤也,所以称物之轻重,而往来以取中者也。故道之变通亦曰权。用兵者,权之不达,则不能料度彼己,而执一不通。必死者可杀,必克者可诱,虽有志节何益哉?是以当先权敌之何如,可以死,可以无死;可以克
...更多

投笔肤谈 - 上卷·持衡第四


  [题解]持衡者,持攻守而校其优劣,如衡之低昂无差也。古云“鉴空衡平”,篇取此义。盖权虽当达,而不能悉其利害,妄于攻,怯于守,则未有不败者。必察形审机行之,而终于心气斯可。故以《持衡》继《达权》为第四。

  31。凡以守待敌者佚,以攻待敌者劳,劳佚之相乘,而利归于守也。攻则力合而难敌,守则势分而难救,分合之相乘,而利归于攻也。守之顺者攻之逆,攻之易者守之难,攻守之相乘,而胜负之机不定也。故欲低昂之,不可不如持衡然。

  [批评]先陈攻守之利灾,使人知所法戒,极为确论。

...更多

投笔肤谈 - 上卷·谍间第五


  [题解]谍间者,谍知敌情,而乘间隙以入之也。欲攻欲守,非知敌情不可。欲知敌情,非谍间何以得之?得则胜,失则败,其机至微。故以《谍间》为第五,而继于《持衡》篇。

  40。凡为将者,握三军之权,司万人之命,以与敌对,逐于原野,相持而不知其情,是木偶也,相制而不制以术,是猛兽也。

  [批评]篇旨虽与孙〔子〕共同,而中间议论自有机轴。

  [原注]将系国之安危、三军司命,而与敌为对,胜则生存,败则死亡。欲图其胜,必得敌情,而巧以乘之也。否则,冥然罔行,徒尚其力,宁不自速
...更多

投笔肤谈 - 上卷·敌情第六


  [题解]敌情者,敌人之情状也。知之斯可以取胜。然有用间而得者,亦有因形而得者,故次于《谍间》为第六。

  48。凡两军相拒,匪我谋敌,敌亦谋我。于此不得其情而浪战,是矇瞆也,其何以因机致胜哉?夫敌情有可得而窥者,有不可得而窥者,多方之变无穷也。

  [批评]得情即是知彼,苟不知之,真与无同。“变”字用得有味。  [原注]此言敌情当知。然其变多端,知之有难易之别,故将不可不察。矇瞆,目不明也。

  49。是故风驰电击者,势也。火列星屯者,形也。五人为伍,极于万二千五百
...更多

投笔肤谈 - 下卷·军势第七


  [题解]军势者,三军之体势也。其转移虚实强弱,全在于将。将非贤能不可,任之不专亦不可。将贤而任专,斯军势强实,而战无不力矣。盖上篇言当得敌情,若无贤将以治兵,则军势虚弱而不振,虽得其情,亦难于取胜也。故以《军势》继之为第七篇。

  59。将之用兵,实则胜,虚则败。虚实之分,胜败之机也。实而虚,虚而实,实实而虚虚,不与焉。实实虚虚,战道也,非所以言军势也。军之势,亦观于强弱而已。然强不期实而自实,弱不期虚而自虚。故即强弱而虚实可知也,即虚实而胜败可判也。  [批评]以虚实、强弱言势,何等亲切!
...更多

投笔肤谈 - 下卷·兵机第八


  [题解]兵机者,用兵之机括也。上篇言军势,所以壮我之势。势显于外,虽足以压敌,苟无机以运量其间,则浅露而易见,何以收万全之胜?故以《兵机》次于《军势》,为第八篇。

  67。凡用兵之法,主客无常态,战守无常形,分合无常制,进退无常度,动静无常期,伸缩无常势,出没变化,敌不可测,此之谓兵机。

  [批评]天之中否,系乎一机;兵之胜败,亦系乎此机。亦妙矣哉!

  [原注]惟无常,则运用之妙存于心矣,故曰“机”。  68。故以奇为奇,以正为正者,胶柱调瑟之士也。以奇为正,
...更多

投笔肤谈 - 下卷·战形第九


  [题解]战形者,临敌合战之形也。上二篇势实机深,固足以制胜,而战之形有未识,又何以预决彼己之胜负?故列《战形》为第九。

  74。夫兵有战之形,有所以战之形。鼓行旌指,兵刃相搏,战之形也。虚实藏势,向背隐机,所以战之形也。故知战之形非难,而能知所以战之形为难。能知所以战之形,则能因形以措胜。因形以措胜者,上智也。

  [批评]战形有所以,乃察微探玄之论。  [原注]用兵者多徒知战之形,而求其知所以战之形者,则鲜矣,故每泥惑于战之形而取败。若能知其所以,因之变化,自无不胜,非上智之将而何?
...更多

投笔肤谈 - 下卷·方术第十


  [题解]方术,多方之巧法也。幻术,妖妄之邪行也。二者能之,斯可以佐吾之胜;知之,斯可以免士之灾。故于《战形》之后,而以《方术》为第十篇。欲将之究心于所用,亦能应夫卒也。  80。兵也者,以巧取胜者也。故通小术者,可以集大事;精小艺者,可以成大功。术不厌卑陋,艺不厌微贱,惟兵为然也。  [批评]“巧”字,一篇大意。

  [原注]此言兵不可泥于常法,当变通诡道以愚惑之。故凡小术小艺,堪以佐胜者,军中亦所必资。此举其大意,下详列之。

  81。彼刻木为鸟,束藁为人,树栅为城,结草为阵者,所以形
...更多
上一页373839404142434445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房玄龄
清·梁廷楠
台湾杂记
明·陆西星
明·金堡
清·丁耀亢
清·杨钟宝
唐·定宝
(晋)孙楚著
汉·佚名
(清)海宁陈元龙广陵
唐·李冲昭
(清)金埴
(清)句曲张芳菊人
西晋·竺法护
宋·严羽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