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兵家-子部

古籍分类-兵家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虎钤经 - 卷七


  旗帜第六十九

  旗帜者,军中之标表也。以门旗为首,竿上置金铜珠,大纛深红八幅,树大将牙帐前,鼓坐其下,五方旗各按方面。将有事旗战阵,大将斋戒,洁心净服,俟天清星皎,中营立坛,率诸将校宣祝文,随方面祭之。大将之行,先以五色旗导引之。冲向方位:甲乙日青旗,丙丁日红旗,戊己日黄旗,庚辛日白旗,壬癸日黑旗(五方旗所向在后)。或前后林薮险隘,下斧钅瞿斫伐开道,举青旗。前有山峡高峰深溪,无避贼寇处,复风火相逼,即抽兵要逐风烧草以避贼,举红旗。前遇敌列阵,即排列辎重,引兵结阵,择高胜地守隘以拒贼,举白旗。前值山川地濡卑湿
...更多

虎钤经 - 卷八


  结营统论第七十八

  立营之法,按八宫阴阳数置(一作至)之。营居阳卦之上,以九为法(九十步、九百步、九里、九十里,量人数加之);阴卦之上,以六为法(如九之法)。营门向阳以受生气,不饮死水,不处死地(死地,丘墓间也),不居地柱(地柱者,四下中之高也),不居地狱(地狱者,四高中之下也),不居天灶(天灶者,谷口也),不居龙首(龙首者,山之端也)。大将军居九天之上,顿泊玉帐(九天,青龙也。玉帐者,进前之三辰也。假令正月,当居巳地是也)。已下类此推之。如随六甲所居,则将军居青龙,旗鼓居蓬星,士卒居明堂,伏兵居大阴,军门
...更多

虎钤经 - 卷九


  四阵统论第九十六

  四阵图者,非古阵也。臣切见李筌纂聚诸家阵图,但有形势而已。其部位行列,精微尺寸,则莫能释然。其名既多,其要则寡。臣因辨古阵之法,创造新意,别为四阵之施,可御而变。因著论以明之。论曰:臣闻兵阵战场,立功之所,不能规度以固法,何以取功决胜而定天下乎?是故结阵之术不可疏,疏则难应;不可密,密则难用。首欲栖,翼欲轻,腹欲实,尾欲正。栖者不可使过,轻者不可使凌,实者不可使不应机,正者不可使不知便(即变)。今之所定四阵者,十万人之正阵也(人数之多少临时增减,此非执盖此十万人为准则焉)。每一阵,步兵七
...更多

虎钤经 - 卷十


  相人第一百二

  凡欲擢用,先须辨人形神肌骨之贵贱。且人神隐于中,形藏于身,气发于外,先观其形。夫山有美玉,草木滋茂;人有贵相,气色丰润。人虽处下品,颜色、形神、器度、动止与众殊也。相有七等也:一曰看骨,二曰看神气,三曰看肉,四曰看色,五曰看文理、黑子、赤子,六曰看毛发,七曰看星文。人相有十成:一曰神气清,二曰五岳齐,三曰笑语美媚,四曰声色深沉,五曰须发无间,六曰词语稳重,七曰接对无伪,八曰不欺信行,九曰为事正直,十曰风骨合度。此谓十成之相也。十成之人,其可信乎。经曰:七成八成,臣中(一作子)尊贵,位极人臣也
...更多

虎钤经 - 卷十一


  天时统论第一百一十四  天时者,兵家之主也。若夫星辰变见,云气聚散,六壬旺相,遁甲休咎,风露雷雨之所动作,阴阳晦明之所启闭,鼙鼓之震响,禽鸟之示情,通天地鬼神之心,开胜败休咎之兆者,其道何也?臣切谓天地之道,大正也。夫阳为实,阴为虚,实有常而虚不常也。法其实者,政令之谓也,政令一定之象也;法其虚者,权智之谓也,权智应变之象也。动以虚实为用者,天地之正(一作身)道也。是以知政令权智之所设,能应于天地者,此之谓大顺也。或天地示其灾变,我以顺应之;示其吉祥,亦以顺应之。是以顺应正也。如能以顺应正,行师岂有败乎?虽然,黑(一作云)气出垒,...更多

虎钤经 - 卷十二


  六壬传课第一百二十八  凡用六壬,若占利害之时,先以月将加正时。假令正月占,以正月合神登明为月将,卯时占以登明加卯。他皆例此。若占今日今时,而行四课之法。何谓四课?假令今甲子,先?视甲上所见神为第一课,号曰日之阳。次视神本位上所见之神为第二课,号曰日之阴。次视子上所见之神为第三课,号曰辰之阳。次视此神本位上所见之神为第四课,号曰辰之阴。此谓四课。四课既毕,见有相克,取以发课。故《金匮经》曰:用兵当知刑克之忌。凡四课之内,上克下者,正月甲子日寅时用胜光是也。又有下克上者,二月丁巳日午时用从魁是也。两俱克者,皆下以克上为用,上以克下为...更多

虎钤经 - 卷十三


  占相兵临利害第一百三十三

  《金匮经》曰:战不战,视勾陈。勾陈克日则战,与刑克必战。甲子日刑在东方,传送与从魁为勾陈临甲,又相克,必战斗。勾陈上下相克,亦斗。又曰:军出时,大吉、小吉临日辰,两解不战。他皆仿此。神皆合,战。又说曰:斗加孟,神在内,宜止;加仲,神在门,两相伤;加季,神在外,宜出战,必大胜。

  占兵已交胜负第一百三十四

  《金匮经》曰:败不败,视六害。说者曰:酉戌相害,子未相害,午丑相害,巳寅相害,辰卯相害。假令本命在子,而小吉为白虎加之,此为见六
...更多

虎钤经 - 卷十四


  占星统论第一百四十二  臣谨按星经及诸传记,凡诸星宿中外罗列周天,盖隐见变化,下应人事,七曜往来,以为经纬,灾变之作,实在于兹。凡为大将,不可不详察星位,以占休咎焉。或兴受命之术,或起败亡之兆,鲜不由此矣。中宫大极,其一明者,大乙常居也,旁三星曰三公,或曰子属。后四星,末(一作未)大星曰正妃,馀三星后宫之属也。环之十二星,藩臣也,皆曰紫宫。前列直斗口三星,随此{辶丌}锐,微,曰阴阳,或曰天一。紫宫左三星天枪,右三星天??,后十七星绝汉抵营室,曰阁(一作闯)道。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构携龙角(杓,斗柄也。龙角,东方也。携,...更多

虎钤经 - 卷十五


  五星统论第一百五十

  岁星之行也,大阴在四仲,则岁行三宿;大阴在四孟及四季,则岁行二宿。二八十六,三四十二,行二十八宿,十二岁而周天也。荧惑之行,常十月入大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同无道,出于无常也。太白之行,常以正月甲寅见营室,与荧惑俱晨出东方,二百三十日而入,入二十日而复出西方,二百三十日而入,入二十五日而复出东方,出以辰戌,入以丑未也。辰星之行也,常以二月春分见奎、娄,五月夏至见东井(一作西),八月秋分见角、亢,十一月冬至见牵牛,出以辰戌,入以丑未,二旬而入。辰候之东方也,戌候之西方也。镇星之行也,常以
...更多

虎钤经 - 卷十六


  分野统论第一百五十六

  《易》曰:天垂象,圣人则之。又曰:仰以观乎天文,俯以察乎地理。此皆前圣人洞吉凶兴亡之道,然而天文、地理、兵象之要略,得不审而用之哉?行师之际,五星伏没、迟顺两曜、盈亏薄食、飞流示变、孛彗为妖,既知之矣,必审必详所居躔度焉。其躔度既详之矣,必审所管分野焉。苟如是,方可以精别灾异,顺其举动而已矣。今臣辄上据天文,下推地理,以别十二分野。外以观星辰之变,内以备山川之用,天地之间,灿然在目。其图其状,以示于来者焉。

  老人星第一百五十七  (图缺)

...更多
上一页394041424344454647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陈霆
(清)温睿临、李瑶 撰
(唐)杜佑纂(繁)
钟毓龙
宋·郑望之
李弥逊
清·金正音
周·佚名
唐·林慎思
(宋)司马光
清·顾炎武
宋·马永卿
宋·俞琰
宋·王踞
宋·梁克家
元魏·佛陀扇多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