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兵家-子部

古籍分类-兵家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尉繚子 - 將 令 第 十 九


  將軍受命,君必先謀於廟,行令於廷,君身以斧鉞授將曰:「左、右、中軍皆有分職,若踰分而上請者死,軍無二令,二令者誅。留令者誅。失令者誅。」

  將軍告曰:「出國門之外,期日中設營,表置轅門,期之,如過時則坐法。」

  將軍入營,即閉門清道,有敢行者誅,有敢高言者誅,有敢不從令者誅。
...更多

尉繚子 - 踵 軍 令 第 二 十


  所謂踵軍者,去大軍百里,期於會地,為三日熟食,前軍而行,為戰合之表。合表,乃起踵軍,饗士,使為之戰勢,是謂趨戰者也。  興軍者,前踵軍而行,合表乃起,去大軍一倍其道,去踵軍百里,期於會地,為六日熟食,使為戰備,分卒據要害。戰利則追北,按兵而趨之。踵軍遇有還者誅之。所謂諸將之兵,在四奇之內者勝也。

  兵有什伍,有分有合,豫為之職,守要塞關梁而分居之。戰合表起,即皆會也。大軍為計日之食起,戰具無不及也,令行而起,不如令者有誅。

  凡稱分塞者,四境之內,當興軍踵軍既行,則四境之民,無得行者
...更多

尉繚子 - 兵 教 上 第 二 十 一


  兵之教,令分營居陳,有非令而進退者,加犯教之罪。前行者前行教之,後行者後行教之,左行者左行教之,右行者右行教之,教舉五人,其甲首有賞。弗教如犯教之罪。羅地者,自揭其伍,伍內互揭之,免其罪。

  凡伍臨陳,若一人有不進死於敵,則教者如犯法之罪。凡什保什,若亡一人,而九人不盡死於敵,則教者如犯教之罪。自什己上,至於裨將,有不若法者,則教者如犯法者之罪。

  凡明刑罰,正勸賞,必在乎兵教之法。

  將異其旂,卒異其章,左軍章左肩,右軍章右肩,中軍章胸前。書其章曰:某甲、某
...更多

尉繚子 - 兵 教 下 第 二 十 二


  臣聞人君有必勝之道,故能并兼廣大,以一其制度,則威加天下有十二焉:

  一曰連刑,謂同罪保伍也;二曰地禁,謂禁止行道,以網外姦也;三曰全軍,謂甲首相附,三五相同,以結其聯也;四曰開塞,謂分地以限,各死其職而堅守也;五曰分限,謂左右相禁,前後相待,垣車為固,以逆以止也;六曰號別,謂前列務進以別,其後者不得爭先登不次也;七曰五章,謂彰明行列,始卒不亂也;八曰全曲,謂曲折相從,皆有分部也;九曰金鼓,謂興有功,致有德也;十曰陳車,謂接連前矛,馬冒其目也;十一曰死士,謂眾軍之中有材智者,乘於戰車,前後縱橫,出奇制敵也;
...更多

尉繚子 - 兵 令 上 第 二 十 三


  兵者,凶器也。爭者,逆德也。事必有本,故王者伐暴亂,本仁義焉。戰國則以立威,抗敵,相圖,不能廢兵也。

  兵者以武為植,以文為種。武為表,文為裏。能審此二者,知勝敗矣。文所以視利害,辨安危;武所以犯強敵,力攻守也。

  專一則勝,離散則敗。陳以密則固,鋒以疏則達。卒畏將甚於敵者勝,卒畏敵甚於將者敗。所以知勝敗者,稱將於敵也,敵與將猶權衡焉。安靜則治,暴疾則亂。  出卒陳兵有常令,行伍疏數有常法,先後之次有適宜。常令者,非追北襲邑攸用也。前後不次則失也。亂先後斬之。

...更多

尉繚子 - 兵 令 下 第 二 十 四


  諸去大軍為前禦之備者,邊縣列候各相去三、五里。聞大軍為前禦之備戰,則皆禁行,所以安內也。

  內卒出戍,令將吏授旂鼓戈甲。發日,後將吏及出縣封界者,以坐後戍法。兵戍邊一歲,遂亡不候代者,法比亡軍。父母妻子知之,與同罪。弗知,赦之。

  卒後將吏而至大將所一日,父母妻子盡同罪。卒逃歸至家一日,父母妻子弗捕執及不言,亦同罪。  諸戰而亡其將吏者,及將吏棄卒獨北者,盡斬之。前吏棄其卒而北,後吏能斬之而奪其卒者,賞。軍無功者,戍三歲。

  三軍大戰,若大將死,而從吏五百人以
...更多

孙子略解 - 孙子略解


《孙子略解》(即《孙子注》),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其“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因事设奇、任势制胜的“诡诈论”,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强水军建设的远见,颇受后世推重。

------------------------------------------------------------------

〈序〉   操闻上古弧矢之利,《论语》:「足兵。」《尚书》:「八政曰师。」《易》曰:「

师贞,丈人吉。」《诗》曰:「王赫斯怒,爰征其旅。」
...更多

孙子注 - 序


  操闻上古弧矢之利,《论语》:“足兵。”《尚书》:“八政曰师。”《易》曰:“师贞,丈人吉。”《诗》曰:“王赫斯怒,爰征其旅。”黄帝汤武咸用干戚以济世也。《司马法》曰:“人故杀人,杀之可也。”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已。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更多

孙子注 - 计篇


  曹操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计于庙堂也。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以索其情。曹操曰:谓下五事七计,求彼我之情也。一曰道,曹操曰:谓导之以教令。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曹操曰:危者,危疑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顺逆,兵胜也。曹操曰:顺天行诛,因阴阳四时之制。故《司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吾民也。’地者:高下、广狭、远近、险易、死生也。曹操曰:言以九地形势不同,因时制利也。论在〈九地〉篇中。将者...更多

孙子注 - 作战篇


  〔曹操曰: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于敌也。〕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曹操曰:驰车,轻车也,驾驷马;革车,重车也,言万骑之重。车驾四马,率三万军,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装,厩二人主养马,凡五人。步兵十人,重以大车驾牛。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装,凡三人也。带甲十万,士卒数也。〕千里而馈粮,(曹操曰:越境千里。〕则外内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财,车甲之奉:费日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曹操曰:谓购赏犹在外之也。〕其用战: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屈力,久暴师则国用不足。(曹操曰:钝,弊也;屈,尽也。〕夫钝...更多
上一页66676869707172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严用和
(唐)樊绰
清·王用臣
柳宗元
清·严可均
清·唐大烈
清·江永
宋·谢枋得
(西漢)楊雄 汪榮寶 注疏
清·傅金铨
牛僧儒
战国·墨翟
清·弘赞
后秦·弗若多罗
牛僧孺
清·谷应泰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