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外篇 - 尚博卷第三十二
32.1 抱朴子曰:正经为道义之渊海, 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仰而比之, 则景星之佐三辰也;俯而方之, 则林薄之裨嵩岳也. 虽津途殊辟, 而进德同归;虽离於举趾, 而合於兴化. 故通人总原本以括流末, 操纲领而得一致焉. 古人叹息於才难, 故谓百世为随踵, 不以璞非昆山而弃耀夜之宝, 不以书不出圣而废助教之言. 是以闾陌之拙诗, 军旅之鞫誓, 或词鄙喻陋, 简不盈十, 犹见撰录, 亚次典诰, 百家之言, 与善一揆. 譬操水者, 器虽异而救火同焉;犹针炙者, 术虽殊而攻疾均焉.
32.2 汉魏以来, 群言弥繁, 虽义深於玄渊,...更多
抱朴子外篇 - 汉过卷第三十三
33.1 抱朴子曰:历览前载, 逮乎近代, 道微俗弊, 莫剧汉末也. 当途端右阉官之徒, 操弄神器, 秉国之钧, 废正兴邪, 残仁害义, 蹲踏背憎, 即聋从昧, 同恶成群, 汲引奸党. 吞财多藏, 不知纪极, 而不能散锱铢之薄物, 施振清廉之穷俭焉. 进官则非多财者不达也, 狱讼则非厚货者不直也, 官高势重, 力足拔才, 而不能发毫厘之片言, 进益时之翘俊也. 其所用也, 不越於妻妾之戚属;其惠泽也, 不出乎近习之庸琐. 莫戒臧文窃位之讥, 靡追解狐忘私之义, 分禄以拟王林, 致事以由方回. 故列子比屋, 而门无郑阳之...更多
抱朴子外篇 - 吴失卷第三十四
34.1 抱朴子曰:吴之杪季, 殊代同疾, 知前疾之失於彼, 不能改弦於此. 鉴乱亡之未远, 而蹑倾车之前轨, 睹枳首之争草母, 而忘同身之祸, 笑虮虱之宴安, 不觉事异而患等. 见竞济之舟沈, 而不知殊途而溺均也. 余生於晋世所不见, 余师郑君, 具所亲悉, 每诲之云:吴之晚世, 尤剧之病, 贤者不用, 滓秽弃序, 纪纲驰紊, 吞舟多漏. 贡举以厚货者在前, 官人以党强者为右, 匪富匪势, 穷年无冀. 德清行高者, 怀英逸而抑沦;有才有力者, 蹑云物以官跻. 主昏於上, 臣欺於下, 不党不得, 不竞不进, 背公之俗弥剧, 正直之道遂...更多
抱朴子外篇 - 守塉卷第三十五
35.1 抱朴子曰:余友人有潜居先生者, 慕寝丘之莫争, 简塉土以葺宇, 锐精艺文, 意忽学稼, 屡失有年, 饥色在颜. 或人难曰:“天知礼在廪实, 施博由乎货丰, 高出於有余, 俭生乎不足. 故十千美於诗人, 食货首乎八政. 躬稼基克配之业, 耦耕有不改之乐. 奇士之居也, 进则侣鸿鸾以振翮, 退则叁陶白之理生, 仕必霸王, 居必千金, 是以昔人必科膏壤以分利, 勤四体以稼穑, 播原菽之与与, 茂嘉蔬之翼翼, 收麰秬之千仓, 积我庾之惟亿, 出连骑以游畋, 入侯服而玉食. 而先王之宅此也, 亢阳则出谷飏尘, 重阴则滔天凌丘, 陆无含...更多
抱朴子外篇 - 安贫卷第三十六
36.1 抱朴子曰:昔汉火寝耀, 龙战虎争, 九有幅裂, 三家鼎据. 有乐天先生者, 避地蓬转, 播流岷益, 始处昵於文休, 末见知於孔明. 而言高行方, 独立不群, 时人惮焉, 莫之或与. 时二公之力, 不能违众, 遂令斯生沈抑衡荜, 齿渐桑榆, 而韦布不改. 而时主思贤, 不闻不知;当途之士, 莫举莫贡. 潜侧武之陋巷, 窜绳枢之蓬屋, 进废经世之务, 退忘治生之车, 草梨餐屡空, 朝不谋夕.
36.2 於是偶俗公子造而诘之, 曰:’盖闻有伊吕之才者, 不久滞於穷贱;怀猗顿之术者, 不长处於饥寒. 达者贵其知变, 智士...更多
抱朴子外篇 - 仁明卷第三十七
37.1 抱朴子曰:门人共论仁明之先後, 各据所见, 乃以谘余. 余告之曰:“三光华象者乾也, 厚载无穷者坤也, 乾有仁而兼明, 坤有仁而无明. 卑高之数, 不以邈乎! 夫唯圣人, 与天合德. 故唐尧以钦明冠典, 仲尼以明义首篇. 明明在上, 元首之尊称也. 明哲保身, 大雅之绝踪也. 虫口月飞蠕动, 亦能有仁. 故其意爱弘於长育, 哀伤著於啁噍. 然赴阬阱而无猜, 入罻罗而不觉. 有仁无明, 故并趋祸而攸失炽, 潜景以易咀生, 结栋宇以免巢穴, 选禾稼以代毒烈, 制衣裳以改裸饰. 後舟楫以济不通, 服牛马以息负步, 序等威以镇祸乱,...更多
抱朴子外篇 - 博喻卷第三十八
38.1 抱朴子曰:盈乎万钧, 必起於锱铢;竦秀凌霄, 必始於分毫. 是以行潦集而南溟就无涯之旷, 寻常积而玄圃致极天之高.
38.2 抱朴子曰:骋逸策迅策迅者, 虽遗景而不劳, 因风凌波者, 虽济危而不倾. 是以元凯分职, 而则天之勋就;伊吕去世任, 而革命之功就.
38.3 抱朴子曰:琼艘瑶缉, 无涉川之用;金弧玉弦, 无激乖之能. 是以介洁而无政事者, 非拨乱之器, 儒雅而乏治略者, 非翼亮之才.
38.4 抱朴子曰:阆风玄圃, 不借高於丘垤;悬黎结绿, 不假观於琼珉. 是以英伟不群, 而幽蕙...更多
抱朴子外篇 - 广譬卷第三十九
39.1 抱朴子曰:立德践言, 行全操清, 斯则富矣, 何必玉帛之崇乎? 高尚其志, 不降不辱, 斯则贵矣, 何必青紫之兼拕也? 俗民不能识其度量, 庸夫不得揣其铨衡, 是则高矣, 何必凌云而蹈霓乎? 问者莫或测其渊流, 求者未有觉其短乏, 是则深矣, 何必洞河而沦海乎? 四海苟备, 虽室有悬磬之窭, 可以无羡乎铸山而煮海矣. 身处鸟兽之群, 可以不渴乎朱轮而华毂矣.
39.2 抱朴子曰:潜灵俟庆云以腾竦, 栖鸿阶劲风以凌虚, 素鳞须姬发而跃, 白雉待公旦而来, 姜老值西伯而投石番溪之纶, 韩英遭汉高乃骋拨乱之才.
...更多
抱朴子外篇 - 辞义卷第四十
40.1 或曰:“乾坤方圆, 非规定之功, 三辰摛景, 非莹磨之力;春华粲焕, 非渐染之辨;茝蕙芬馥, 非容气所假. 知夫至真, 贵乎天然也. 义以罕觌为异, 辞以不常为美, 而历观古今属文之家, 鲜能挺逸丽於毫端, 多斟酌於前言. 何也? ”
40.2 抱朴子曰:“清音贵於雅韵克谐, 著作珍乎判微析理. 故八音形器异而锺律同, 黼黻文物殊而五色均. 徒闲涩有主宾, 妍媸有步骤. 是则总章无常曲, 大庖无定味. 夫梓豫山积, 非班匠不能成机巧;众书无限, 非英才不能收膏腴. 何必寻木千里, 乃构大厦;鬼神之言, 乃著篇章乎!...更多
抱朴子外篇 - 循本卷第四十一
41.1 抱朴子曰:玄寂虚静者, 神明之本也;阴阳柔刚者, 二仪之本也;巍峨岩岫者, 山岳之本也;德行文学者, 君子之本也. 莫或无本而能立焉. 是以欲致其高, 必丰其基, 欲茂其末, 必深其根. 乡党之友不洽, 而勤远方之求, 涖官之称不著, 而索不次之显. 是以虽佻虚誉, 犹狂华干霜以吐曜, 不崇朝而零瘁矣. 虽窃大宝於不料, 冒惟尘以负乘, 犹鲜介附腾波以高凌, 顾眄已枯株於危陆矣. 圣贤孜孜, 勉之若彼, 浅近口止乔口止乔, 忽之如此. 积习则忘鲍肆之臭, 裸乡不觉呈形之丑, 自非遁世而无闷, 齐物於通塞者, 安能弃近易而寻迂...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