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农家-子部

古籍分类-农家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氾胜之书 - 氾胜之书


  卷上

  耕田篇

  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旱锄获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气和。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曰膏泽,皆得时功。春,地气通,可耕坚硬强地。黑垆土辄平摩其块以生草,草生复耕之。天有小雨,复耕和之,勿令有块,以待时,所谓强土而弱之也。春候地气始通,椓橛木枨尺二寸,埋尺见其二寸。立春后土块散,上没橛,陈根可拔,此时二十日以后,和气即土刚,以此时耕,一而当四。和气去,耕,四不当一。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
...更多

补农书 - 补农书



  (明)陈克鉴

  补农书引

  农书之补,何为而作也?昔吴康斋先生讲濂、洛、关闽之学,而隐于农,率弟子以躬耕。先生慕而效之。读书馆课之余,凡田家纤绪之务无不习其事,而能言其理。諄諄以耕读二字教后人者,于《初学备忘》、《训子语》中载之备矣。而田里树畜之法,则取《沈氏农书》为本,更致详于末务,所谓“廊庙山林俱有事”也。或者目为长沮、桀溺之流,岂知先生者哉?!后学陈克鉴谨识。

  上卷,沈氏农书

  逐月事宜
...更多

齐民要术 -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时的重要农学书籍,作者是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的贾思勰,共十卷,九十二篇,还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作者的事迹记载不详。全书所引用的古籍将近二百种之多,其中的《四民月令》等历史价值很好的农书现先已经散失,本书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书中的记述包括了五谷、瓜果、蔬菜和树木的栽培,以及牲畜、家禽和鱼类的饲养,酒、酱、醋、羹、饼、饭、饴和糖等的制作,还有煮胶和造笔墨的方法等。最后还列举了很多的“非中国(指中国中部中原)物”,就是北方不出产的蔬
...更多

齐民要术 - 目錄


中國農書叢刊綜合之部;〔後魏〕賈思勰撰,繆啟愉校釋,繆桂龍參校,北京:農業
出版社,1982 第一版
齊民要術序
雜說
卷一
耕田第一
收種第二
種穀第三稗附出
卷二
黍穄第四
粱秫第五
大豆第六
小豆第七
種麻第八
種麻子第九
大小麥第十瞿麥附
水稻第十一
旱稻第十二
胡麻第十三
種瓜第十四茄子附
...更多

齐民要术 - 序


  《史記》曰(一):「齊民無蓋藏。」如淳注曰:「齊,無貴賤,故謂之齊民者,若(二)今言平民(三)也。」

  後魏高陽太守賈思勰撰

  蓋神農為耒耜,以利天下;堯命四子「一」,敬授民時;舜命后稷,食(四)為政首;禹制土田,萬國作乂「二」;殷周之盛,詩書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管子》曰(五):「一農不耕,民有飢者;一女不織,民有寒者。」「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丈人曰(六):「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傳曰(七):「人生在勤,勤則不匱。」古(八)
...更多

齐民要术 - 雜說


  夫治生之道,不仕則農;若昧於田疇,則多匱乏。只如稼穡之力,雖未逮於老農;規畫之間,竊自同於「后稷「一」」。所為之術,條列後行。

  凡人家營田,須量己力,寧可少好,不可多惡。假如一具牛「二」,總營得小畝三頃——據齊地大畝,一頃三十五畝也「三」。每年一易(二),必莫頻種。其雜田地,即是來年穀資「四」。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悅以使人,人忘其勞。且須調習器械,務令快利;秣飼牛畜,事須肥健;撫恤其人,常遣歡悅。

  觀其地勢,乾濕得所,禾(三)秋收了,先耕蕎麥地,次耕餘
...更多

齐民要术 - 卷第一


  後魏高陽太守賈思勰撰(一)

  耕田第一收種第二種穀第三稗附出(二)

  (一)各卷都在這個地位題署「後魏高陽太守賈思勰撰」,但本卷金抄、黃校、明抄、湖湘本缺,《津逮》本、漸西本已補上,茲亦補入。

  (二)原無「稗附出」的附注,卷內篇題下有,茲據補。

  耕田第一《周書》曰(一):「神農之時,天雨粟「一」,神農遂耕而種之。作陶,冶斤斧,為耒耜、鋤、耨,以墾草莽,然後五穀興助,百果藏實。」

  《世本》曰:「倕作耒耜。」(
...更多

齐民要术 - 卷第二


  後魏高陽太守賈思勰撰黍穄第四粱秫第五大豆第六小豆第七種麻第八種麻子第九大小麥第十瞿麥附水稻第十一旱稻第十二胡麻第十三種瓜(一)第十四茄子附種瓠第十五種芋第十六

  (一)「種瓜」,原作「種諸色瓜」,茲從卷內篇題作「種瓜」。

  黍穄第四《爾雅》曰(一):「秬,黑黍。秠,一稃二米。」郭璞注曰:(二)「秠亦黑黍,但中米異耳。」  孔子曰(三):「黍可以為酒。」

  《廣志》云(四):「有牛黍,有稻尾黍、秀成赤黍,有馬革(五)大黑黍,有秬黍,有溫屯黃黍,有白黍,有
...更多

齐民要术 - 卷第三


  後魏高陽太守賈思勰撰種葵第十七蔓菁(一)第十八菘、蘆菔附出種蒜第十九澤蒜附出(二)  種...更多

齐民要术 - 卷第四


  園籬第三十一栽樹第三十二種棗第三十三諸法附出種桃柰第三十四種李第三十五種梅杏第三十六杏李...更多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仁勇
(明)朱鼎臣
宋·陈模
徐枕亚
清·柳华阳
陈匪石
清·田文镜
王水照 朱刚注译
明·汪廷讷
(清)沈曾植
五代·杜光庭
晋·张华
(北宋)歐陽脩
南朝梁·陶弘景
郑光祖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