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志存记录-史部

古籍分类-志存记录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平闽纪 - 平闽纪跋


  大将军少保杨公平闽纪成,志梁受而盥手读之,不禁服膺吾公之功,为底定东南第一筹也!自昔元臣应运而兴,为国家戡乱致治,矢谟尊俎则天地藏机,决胜疆场则风云变色,故能形图麟阁、名著云台。若吾公者,天授神略,其威名战绩,夙着于江右、闽粤之间。圣天子久倚为股肱心膂,俾公提督江南重地,烽燧无惊,升平永奏。江南百万户泰然登衽席而坐春台,数载于兹矣。鹰厉其疾,雀遘则扬。戊午夏,岛寇豕突我漳泉,连陷城邑,羽檄告警。皇上知公向日镇闽威望,特敕公从云间提师往救。投袂而驰,屦皇剑寝,一鼓解泉围,再战定金厦,馘者封尸,埒京观之筑,降者积甲,齐熊耳之高;遂使八...更多

平闽纪 - 平闽纪后序


  窃闻诸侯守封域,王者无外,故禹贡称东西翔南,示无外也。皇朝式廓区宇,九洲内外,无思不服,一统之盛,自有书契以来,未之能匹。乃海岛游魂,逋诛□十载,瞰三逆之煽乱,乘间窃发,使七闽吏民,□然无所措其手足。我皇上恩不遗于昆虫草木,而况滨海之赤子乎。赫怒选将,出睿谟制诏,少保杨公为之统帅。公感激受命,慷慨誓师,忠发寸丹,勇卓毫发。庙算神略之外,筹画机宜,一切征调之远近、用兵之缓急、攻守之情形,事必请,请必从。盖惟知之深,故任之专也。至与亲王大将军及制抚提镇诸公和衷密计,可否不阿,求利国家而已。故温陵之役,克洛阳桥,焚陈山坝,而泉围解;漳南...更多

平闽纪 - 平闽纪书后


  甚矣,将材之难也!自川楚兵兴,征召遍寰宇,云蒸虎变以百数。其见贼辄溃、遇民辄掠、吞饷以肥家者勿论矣,即有智能料敌、勇能决战,膺干城腹心之望,亦复下不知戢士卒,上不知恤国计。而守士之臣,又复肆其侵掊,因以为利。是故以全盛之力,从事一隅,蠲祖宗数世之蓄,而廷臣筹议经费,至不遗余力。幸得蒇事,休养生息阅二十余年,而公私困惫,犹未得悉起。若太傅昭武将军杨敏壮公之征闽也,其事势艰虞,与川楚相百矣。调兵不过五千,兑粮之外,所费不过给援兵家口月支耳。受命伊始,即具靖寇必先安民一疏,略谓兵难遥度,战守机宜容抵闽次第熟筹,唯闽省自叛变以来,百姓流离...更多

南疆绎史 - 序号  篇名


  1 圣谕(敕书二通)

  2 御制书事

  3 御制题胜朝殉节诸臣录(并序)

  4 自序

  5 蔡序

  6 凡例

  7 引用书目

  8 温氏原序

  9 原例

  10 (附)温氏佚史考

  11 南疆绎史总目

  12 南疆绎史勘本目录

  13 卷一 南都纪略(一)

  14 福王(上)
...更多

南疆绎史 - 圣谕(敕书二通)臣李瑶恭录


  洪维帝德则天,至公毕照。推兹崇褒易代之典,真旷古所稀有者也。敬谨录冠卷端,用昭万禩。

  第一通

  干隆四十年冬闰十月,奉谕旨:『前据各省查送应毁书籍中,有朱璘「明纪辑略」一种。朕详加批阅,其中叙及明季事实,俱称本朝为「大清」,并恭载我太祖高皇帝庙号。其词尚属敬顺,并无诞妄不经字句;本可无庸禁毁。外省所以一体查缴者,祗缘从前浙江省因此书附记明末三王年号,奏请销毁,曾经允行。嗣因评纂「通鉴辑览」,儒臣于本朝定鼎后即削去福王事实。朕以历朝嬗代之际,进退予夺,关系万世至公;必须斟酌,持平权衡,始能允
...更多

南疆绎史 - 御制书事


  幼年即羡闻我摄政睿亲王致书明臣史可法事,而未见其文。昨辑「宗室王公功绩表传」,乃得读其文。所为揭大义而示正理,引「春秋」之法斥偏安之非·旨正辞严,心实嘉之。而所云可法遣人报书,语多不屈,固未尝载其书语也。

  夫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不载其语,不有失忠臣之心乎?且其语不载,则后世之人将不知何所谓;必有疑恶其语而去之者,是大不可也。因命儒臣物色之书市及藏书家,则亦不可得;复命索之于内阁册库,乃始得焉。卒读一再,惜可法之孤忠,叹福王之不慧;有如此臣而不能信用,使权奸掣其肘而卒致沦亡也!福王即信用可法,其能守长江
...更多

南疆绎史 - 御制题胜朝殉节诸臣录(并序)


  昨以胜国殉节之臣各能忠于所事,不可令其湮没不彰,特敕大学士、九卿等稽考史书,核议予谥入祠,以昭轸慰。其建文诸臣之死事者,并命甄议。兹大学士等议上录其生平大节表著者,予以专谥;余则通谥为「忠烈」、「忠节」,次则通谥为「烈愍」、「节愍」,统计一千六百余人。若诸生、韦布未通仕籍及姓名无考如山樵市隐之流,则入祀所在忠义祠,统计又二千余人,各为一册进。览之,均为允协。因名之曰「胜朝殉节诸臣录」;冠以所颁谕旨,附载廷臣议疏,汇刊颁行,俾天下后世读史者有所考质。夫以明季死事诸臣多至如许,迥非汉、唐、宋所可及。录而旌之,亦累朝所未举行;似亦足以褒...更多

南疆绎史 - 自序


  世之读「明史」者众矣。读「明史」而至闯献之毁邦国、毒人民而有不裂眦指发者乎?读「明史」而至我朝应运,振旅入关,于定鼎伊始,首褒殉难诸臣,而有不举手加额者乎?矧夫我纯庙钦定「明史」而于思宗之实不书亡、于赧王之贲方书绝;是不独予以位号,且隐以蜀汉之统于两汉例也。就论唐、桂二王之自立称戈,犹谅之为宗支继起,不等于异姓纷争;归其臣而勿斥为伪,录其事而并恤为忠。圣度则天,大公至正;直为万世史册以立其程。

  夫明末自南渡而下,孱主迭兴、孤臣危立,又延至一十八年之久。其间可矜可愕之行,与出坎入险、百折不回之节,亦大有功于名教
...更多

南疆绎史 - 蔡序


  「汉志」:「史记」百三十篇是也。世之读「史记」者,亦曰一百又三十篇也;初不知其为缺、为补。然则其缺者有十篇,其补者为褚少孙也。考诸「汉志」而不云缺,则少孙所补之十篇。在当日者已合而为一矣。此古本补缺之例,实自「史记」肇诸;而宋裴骃之「集解」、唐司马贞之「索隐」、张守节之「正义」,则又别出注史之例也。

  吾友中吴李子玉负才多艺,好古而好游。游倦辄拥书坐,虽客中亦至忘有寝食事。戊子冬,以访旧来浙,寓吴山,偶得温氏「佚史」旧钞本如干卷。穷力刊谬,通其例;于阙者轃益之,质疑者作「书后」以附之。历春而秋,鸠工治版,部不满
...更多

南疆绎史 - 凡例


  一、「佚史」原本,帝三王而历称其号,予其岁朔。夫着史所以传世也,阐扬名节激发忠贞也。若背于功令而所持或偏,则是野人私说矣,乌足容其传世邪!今从正史论削。诸凡「纪略」中以年系者,遵于本朝正朔,下附其称号、注其岁次;余则以干支综之:尊所统也。

  一、佚史氏自康熙时着有斯编,凡国初之表章遗烈可得而闻也,然犹或有所嫌讳而弗书。嗣后恭奉纯庙俞旨二道,概施轸恤,实为旷古罕闻之典。而于史阁部报睿亲王书,又得「御制书事」一篇重予嘉奖。兹敬汇录,冠诸简端。

  一、「纪略」福王事会繁多,「原本」首列一卷;今「勘
...更多
上一页949596979899100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金·谭处端
南朝梁·丘明
清·贺龙骧
丁绍仪
罗贯中
清·贺长龄
张立斋
宋·余洞真
(清)高宗 敕
王韬
清·弘赞
宋·郑瑶
曾国藩著 王澧华编
明·李士材
邓析
觉训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